罗马书 15:10–13

 

罗马书 15:10–13|直译、希腊文、注释


15:10

希腊文

καὶ πάλιν λέγει· Εὐφράνθητε ἔθνη μετὰ τοῦ λαοῦ αὐτοῦ.

直译(极度直译)

又一次说:
“外邦啊(ἔθνη),你们要与祂的百姓一起欢喜(μετὰ τοῦ λαοῦ αὐτοῦ εὐφράνθητε)。”

结构亮点

  • μετὰ τοῦ λαοῦ αὐτοῦ(与祂的百姓一起)
    外邦不是“取代”以色列,而是“联合”以色列一起敬拜。

  • εὐφράνθητε(欢喜、庆祝)
    在诗篇与申命记中常用作礼仪性庆典用语。

背景

引用 申命记 32:43(LXX)
这节在 LXX 中包含“外邦与以色列一起欢喜”,是 弥赛亚时代万民同敬拜 的重要经文。

Tucker 洞见(来自〈A Doxological Social Identity〉)

Tucker 强调保罗引用申命记 32 是为了显示:

外邦人不是在以色列之外独立敬拜神,而是与以色列共同组成敬拜群体。

此为 after-supersessionism 的核心表达:
合一 ≠ 替代;扩展 ≠ 废弃。


15:11

希腊文

καὶ πάλιν· Αἰνεῖτε πάντες οἱ ἔθνη τὸν κύριον, καὶ ἐπαινέσθωσαν αὐτὸν πάντες οἱ λαοί.

直译

又一次:
“赞美主吧,所有外邦(ἔθνη);愿所有民族(λαοί)都称赞祂。”

字义重点

  • ἔθνη / λαοί(外邦 / 列民)
    不是“以色列 vs 外邦”,而是所有族群,总体性的敬拜场景。

  • Aἰνεῖτε / ἐπαινέσθωσαν(赞美 / 称赞)
    礼拜性动词,强调“群体性的颂赞”。

背景

引用 诗篇 117:1(LXX)
最短的一篇诗篇,主题就是 普世赞美

Tucker 洞见(derived insight)

Tucker 指出:

保罗在此建立一个“共同敬拜身份”。
犹太人与外邦都在弥赛亚里成为“敬拜的同伴”。

这构成 15:7 的命令之基础:“彼此接纳”。


15:12

希腊文

καὶ πάλιν Ἠσαΐας λέγει· Ἔσται ἡ ῥίζα τοῦ Ἰεσσαί,
καὶ ὁ ἀνιστάμενος ἄρχειν ἐθνῶν,
ἐπ’ αὐτῷ ἔθνη ἐλπιοῦσιν.

直译

又一次,以赛亚说:
“耶西的根(ῥίζα τοῦ Ἰεσσαί)将要出现,
那兴起要统治外邦的(ὁ ἀνιστάμενος ἄρχειν ἐθνῶν),
外邦人要在祂上面(ἐπ’ αὐτῷ)存盼望(ἐλπιοῦσιν)。”

关键词解释

  • ῥίζα τοῦ Ἰεσσαί(耶西的根)
    弥赛亚称号,来自赛 11:1,10。

  • ἐπ’ αὐτῷ ἐλπιοῦσιν(在祂上面盼望)
    外邦人的盼望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植入弥赛亚、植入以色列历史。

背景

引用 赛 11:10(LXX)
这是一个清楚的“弥赛亚王统治众族”的预言,且是国际性而非单一民族性。

Tucker 洞见(derived insight)

Tucker 指出保罗引用赛 11 是为了说明:

外邦人的盼望不是脱离以色列,而是进入以色列弥赛亚的统治之下。

这是 after-supersessionism 中“参与而非替代”的典范。


15:13 —— 祝福祷词(本段落的高峰)

希腊文

Ὁ δὲ θεὸς τῆς ἐλπίδος
πληρώσαι ὑμᾶς πάσης χαρᾶς καὶ εἰρήνης ἐν τῷ πιστεύειν,
εἰς τὸ περισσεύειν ὑμᾶς ἐν τῇ ἐλπίδι
ἐν δυνάμει πνεύματος ἁγίου.

直译

盼望之神(ὁ θεὸς τῆς ἐλπίδος)
在你们信靠(πιστεύειν)的时候,
以各样的
喜乐(χαρά)平安(εἰρήνη)充满你们,
使你们借着
圣灵的大能(ἐν δυνάμει πνεύματος ἁγίου)

在盼望上更是洋溢(περισσεύειν)。

关键词

  • θεὸς τῆς ἐλπίδος(盼望之神)
    保罗在此首次以此称呼神,强调对外邦人也是“盼望的源头”。

  • ἐν τῷ πιστεύειν(在信靠的行动中)
    不强调情感,而强调持续的忠诚/倚靠。

  • περισσεύειν(洋溢、丰富、溢出)
    不是“有”,而是“溢出到外在”。

背景

这是整个 15:7–13 的总结祝福:
合一 → 敬拜 → 盼望 → 神的荣耀。

Tucker 洞见(来自〈A Doxological Social Identity〉)

Tucker指出:

罗马信徒新的身份不是“犹太”或“希利尼”,
也不仅是“属灵”或“伦理”,
而是“敬拜性的”(doxological)。

也就是说:

真正的合一不是政治、文化、社交,而是在同一位弥赛亚里共同敬拜。

此洞见与本段祝福完全对应:

圣灵 → 盼望 → 喜乐和平安 → 合一敬拜 → 神的荣耀


神学结构总结(整合式解释)

I. 经文逻辑(10–13)

  1. 外邦与以色列一起敬拜(15:10)

  2. 外邦与万族共同赞美神(15:11)

  3. 外邦在以色列弥赛亚里得盼望(15:12)

  4. 盼望之神使所有信徒(犹太+外邦)洋溢盼望(15:13)


II. after-supersessionism 重点(derived & explicit insights)

1. 外邦加入敬拜,并非替代以色列(explicit from Tucker chapter)

2. 弥赛亚的统治是“多民族共同体”而不是“单一民族取代结构”

3. 新身份的中心不是“废弃托拉”或“民族融合”,而是“共同敬拜神”

4. 盼望来自参与以色列的应许,而非取代以色列


III. 核心信息:合一=共同敬拜;共同敬拜=神得荣耀

保罗的目标不是道德训诲,而是:

使犹太与外邦合一,在弥赛亚里成为新的敬拜共同体。


推荐欣赏:祝福主的名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基路伯

献给阿撒泻勒:亚哈雷·莫特经文中替罪羊的深意

使徒行传2:14–47详解:希腊文剖析、旧约引用与犹太背景透视(逐节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