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申命记”的博文

起来,发光!

  Arise, Shine! ——本周妥拉经卷《Ki Tavo》、先知书《以赛亚书》60:1–22与新约《路加福音》24:44–53的合奏 引言:当“进入”遇见“发光” “ Arise, shine! ”(起來,发光!)不是一条抽象的宗教口号,而是盟约子民在历史中的使命宣告。本周妥拉经卷《Ki Tavo》(申命记26–29)以“ 你进入那地 ”(כִּי־תָבוֹא ki tavo )为题,指向以色列将要进入应许之地后的“ 如何活 ”;先知书《以赛亚书》60章以“ 起来(קוּמִי qumi),发光(אוֹרִי ori) ”呼唤锡安在列邦面前承担“光”的召命;新约《路加福音》24:44–53则展示弥赛亚如何开启门徒的心,成就“律法、先知、诗篇”的应许,使悔改与赦罪的好消息从耶路撒冷“ 向万国 ”发出。三处经文在时间与内容上首尾相接: 进入—承认—成全—差遣 ,让“发光”落地为一条可行的道路。 一、《Ki Tavo》:进入之地,活出明白的顺从 《Ki Tavo》描绘两幅核心画面: 初熟献祭与信仰宣告(申26) 以色列人献上初熟之物时,要背诵“ 亚兰人要灭我父 ”( Arami oved avi )的叙事式信仰告白:从苦害到拯救、从旷野到地土。敬拜因此不是“情绪高潮”,而是 历史记忆与感恩实践 。献祭后要 与利未人、寄居者同乐 ,把恩典化为公义与慷慨。 律法“讲明白”与“今日成为祂的百姓”(申27–29) 在以巴路山与基利心山,律法要**“讲明白”(בָּאֵר הֵיטֵב ba’er heitev ) ,百姓在“ 阿们 ”的应答中共同承担公义。申27:9–10说:“ 今日 你已成为耶和华的百姓……你要 听**(שְׁמַע shema )祂的声音,并 去行 (‘asa)。”这里的“听”不仅是听见,更是 明白—内化—实践 的合一。 《Ki Tavo》的祝福与警戒(申28)不是“胡萝卜与大棒”,而是 光的法则 :当以色列活在神的光中,万民就见到这光;一旦以色列遮蔽了光,世界也因失去见证而陷入阴影。 小结: 进入之地 并非抵达终点,而是进入 使命现场 ;盟约顺从不是盲从,而是 被讲明白的顺从 ,把感恩与公义联结成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是“起来、发光”的地面工程。 二、《以赛亚书》60章:从荣耀之光到列邦之路 “ 起...

有限与无限之间的盟约与对话

  有限与无限之间的盟约与对话 ——解读申命记26:17–18 与 Rabbi Jonathan Sacks 的“Covenant and Conversation”神学 一、经文原文与翻译 申命记 26:17 אֶת־יְהוָה הֶאֱמַרְתָּ הַיּוֹם לִהְיוֹת לְךָ לֵאלֹהִים וְלָלֶכֶת בִּדְרָכָיו וְלִשְׁמֹר חֻקָּיו וּמִצְוֹתָיו וּמִשְׁפָּטָיו וְלִשְׁמֹעַ בְּקֹלוֹ׃ “你今日使耶和华成为你的神,遵行祂的道路,谨守祂的律例、诫命和典章,听从祂的话。” 申命记 26:18 וַֽיַּאֲמֶרְךָ יְהוָה הַיּוֹם לִהְיוֹת לוֹ לְעַם סְגֻלָּה כַּאֲשֶׁר דִּבֶּר־לָךְ וְלִשְׁמֹר כָּל־מִצְוֹתָיו׃ “耶和华今日也使你成为祂的子民—祂珍宝的子民,正如祂向你所说的,并要你谨守祂的一切诫命。” 二、关键词:“הֶאֱמַרְתָּ / וַיַּאֲמֶרְךָ” 的独特语法意义 这两个动词(hĕ'emarta 和 va-ya’amerkha)在圣经中极为罕见,几乎只在此处使用。它们来自动词 אָמַר ( amar ),意为“说话”,但被构造成 引申用法的 causative(使动式) ,可直译为: הֶאֱמַרְתָּ :“你使耶和华‘说’……” וַיַּאֲמֶרְךָ :“耶和华使你‘说’……” 🌟 Rabbi Sacks 的解读: 萨克斯指出,这两个动词构成一种 双向承诺 的语言契约,反映出“立约”不仅是单方面的命令,而是 人类与神之间的对话行为 。 他写道: “What makes Judaism unique is not that God makes a covenant with Israel, but that Israel makes a covenant with God. … This is not submission but mutuality, not blind obedience but shared understanding.” —— Rabb...

“今日你成了耶和华的百姓”:理解—内化—顺从

  “今日你成了耶和华的百姓”:理解—内化—顺从 ——申27:9–10 的希伯来语细读与拉比传统之光 一、脉络:写得“非常清楚”,为要“听见—明白—行出来” 在27:2–8,以色列人被吩咐把律法写在抹灰的石头上,且要“ 讲明白 ”(בָּאֵר הֵיטֵב ba’er heitev ,直译“阐释得非常清楚”)。拉比传统(如 Sotah 32a)据此指出:托拉要 可读、可懂、可教 。换言之, 顺从以前,先有阐明与理解 ;公开书写与澄清,就是对“非盲从”的结构性保障。 二、逐节精读:申27:9–10 27:9 וַיְדַבֵּר מֹשֶׁה וְהַכֹּהֲנִים הַלְוִיִּם אֶל־כָּל־יִשְׂרָאֵל לֵאמֹר הַסְכֵּת וּשְׁמַע יִשְׂרָאֵל הַיּוֹם הַזֶּה נִהְיֵיתָ לְעָם לַיהוָה אֱלֹהֶיךָ׃ 摩西与利未祭司对众以色列人说:“ 专心静听 吧,以色列! 今日你已成为耶和华你神的百姓 。” 27:10 וְשָׁמַעְתָּ בְּקוֹל יְהוָה אֱלֹהֶיךָ וְעָשִׂיתָ אֶת־מִצְוֹתָו וְאֶת־חֻקֹּתָיו אֲשֶׁר אָנֹכִי מְצַוְּךָ הַיּוֹם׃ “ 你要听从(倾听/顺从)耶和华你神的声音 ,并且 施行 我今日所吩咐他的诫命和律例。” 1)“ הַסְכֵּת (hasket) ”:不只是“安静”,而是“分组研读—专注听讲” 词义层次 :传统将 hasket 拆解为“ hās (噤声/静默)+ ket (由 כִּתָּה ‘小组’衍生)”,引出名言: “הַסְכֵּת וּשְׁמַע——静下心来, 结成小组 学习,然后‘聆听’。” ( ברכות Berakhot 63b;拉什 Rashi 引述) 这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说明**“听”的前提是有组织的学习与思辨**:彼此提问(שאלות ותשובות)、互相砥砺(חברותא)。 神学旨意 :**学习—理解—再“听”**的秩序,与“盲从”相反;它要求理智与心志的共同参与。 2)“ שְׁמַע (shema) / וְשָׁמַעְתָּ בְּקוֹל...

判官托拉分段中的官职体系

  判官托拉分段中的官职体系 经文范围:申命记 16:18–21:9 引言 托拉分段“Shoftim”(判官)描述了以色列进入迦南地后应建立的官职制度。这些职分不仅涉及政治、司法与宗教管理,更体现出以色列“耶和华为王”的神治观念。通过分析这些职分的希伯来原文与犹太/拉比传统,我们可以更深刻理解这些职位的资格、责任与限制,以及它们在以色列历史与信仰生活中的作用。 官职详细说明与关键经文 1. 审判官(שֹׁפְטִים,Shoftim) 经文 :申命记 16:18–20 释义 :来自希伯来动词“שָׁפַט”(shaphat),意为“审理、治理”。 职责 :在各城门设立,负责民间案件的审理与执法,强调“公义、公义,你要追求”。 2. 王(מֶלֶךְ,Melekh) 经文 :申命记 17:14–20 释义 :王是国家领袖,但必须受托拉约束。 职责 :抄写并诵读托拉,带领国家行公义。限制包括不可多马匹、妃嫔、金银。 3. 祭司(כֹּהֵן,Kohen) 经文 :申命记 18:1–8;民数记 6:23–27 释义 :指亚伦的直系后裔,专职服侍圣所。 职责 :主持献祭、祝福百姓、教导律法,保持礼仪圣洁。 4. 祭司家族(כֹּהֲנִים,Kohanim) 经文 :申命记 18:1–2;利未记 21 释义 :包括所有亚伦后裔和协助的利未人。 职责 :无地业,耶和华为他们的产业,负责圣所服侍与属灵指导。 5. 先知(נָבִיא,Navi) 经文 :申命记 18:15–22 释义 :“被呼召说话的人”,神的代言人。 职责 :传达耶和华旨意,责备、指引百姓。言语若不应验,即为假先知。 职分对照表 职分 资格 职责 限制/禁止 审判官 Shoftim 智慧、通达人、众人认可;不可受贿 审理案件、公正执法 不可偏私;不可徇私枉法 王 Melekh 耶和华拣选;弟兄中的一人 领导国家、守律法、抄写并诵读托拉 不可多积马匹、妃嫔、金银 祭司 Kohen 亚伦血统;男性;身体无残疾 献祭、赎罪、祝福百姓、讲解律法 不可饮酒上坛;不可触摸死尸(除近亲);不可娶被玷污之妇 祭司家族 Kohanim 亚伦后裔及其家族;利未人协助 服侍圣所、无地业、守...

使徒行传7:42–43在司提反演讲中的意义与冒犯原因:其指控的真实性

  使徒行传7:42–43在司提反演讲中的意义与冒犯原因:其指控的真实性 《使徒行传》7:42–43是司提反在公会(Sanhedrin)前演讲的关键部分,引用《阿摩司书》5:25–27,控诉以色列在旷野时期的偶像崇拜,并暗示公会延续了祖先的悖逆,导致其被激怒,最终殉道(7:54–8:1)。本文结合《妥拉》周份《申命记》1:1–3:22、哈夫塔拉《以赛亚书》1:1–27及新约《使徒行传》7:51–8:4,分析7:42–43的意义、为何冒犯听众,并通过《妥拉》、先知书、犹太传统及历史背景支持司提反指控的真实性。 经文与翻译 使徒行传7:42–43 (和合本): “神就转脸不顾,任凭他们事奉天上的星宿,正如先知书上所写的说:‘以色列家啊,你们在旷野四十年,岂是将牺牲和祭物献给我吗?你们抬着摩洛的帐幕和你们的神‘雷番’的星,就是你们所造为要敬拜的像。因此,我要把你们迁到巴比伦外去。’” 希腊原文(NA28) : ἐστράφη δὲ ὁ θεὸς καὶ παρέδωκεν αὐτοὺς λατρεύειν τῇ στρατιᾷ τοῦ οὐρανοῦ, καθὼς γέγραπται ἐν βίβλῳ τῶν προφητῶν· Μὴ σφάγια καὶ θυσίας προσηνέγκατέ μοι ἔτη τεσσαράκοντα ἐν τῇ ἐρήμῳ, οἶκος Ἰσραήλ; καὶ ἀνελάβετε τὴν σκηνὴν τοῦ Μολὸχ καὶ τὸ ἄστρον τοῦ θεοῦ ὑμῶν Ῥαιφάν, τοὺς τύπους οὓς ἐποιήσατε προσκυνεῖν αὐτοῖς· καὶ μετοικιῶ ὑμᾶς ἐπέκεινα Βαβυλῶνος。 司提反演讲的背景 司提反,一位希腊化犹太基督徒,因被控“说僭妄的话攻击圣所和律法”(《使徒行传》6:13–14)而在公会受审。他的演讲(7:2–53)回顾以色列历史,从亚伯拉罕到所罗门,强调神的信实与以色列的反复悖逆。7:42–43聚焦旷野时期的偶像崇拜,引用《阿摩司书》5:25–27,为其最终责备(7:51–53,“硬着颈项”“杀害义者”)铺垫,激怒听众,导致其被石头打死(7:54–8:1)。 7:42–43的释经分析 神的审判与偶像崇拜 : 经文解析 :希腊语 estre...

摩西:从口舌迟钝到“我们的教师”摩西·拉比努

  从《申命记》看摩西:从口舌迟钝到“我们的教师”摩西·拉比努 摩西是《妥拉》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犹太传统中被称为 Moshe Rabbeinu (摩西,我们的教师),象征他作为神与以色列之间的中保、律法传达者和民族领袖的角色。然而,摩西最初在《出埃及记》4:10中自称“口舌迟钝”( k’vad peh u’k’vad lashon ),认为自己不适合承担神的呼召。从《申命记》( Devarim ,意为“话语”)的视角看,摩西如何从口才的局限转变为以色列的伟大教师?本文通过希伯来原文、犹太传统(塔木德、米德拉什、拉希注释)及新约评论,探讨摩西的谦卑、领导力与先知角色。 《申命记》中的摩西:神话语的传达者 《申命记》( Devarim ,דְּבָרִים)记录了摩西在约旦河东对以色列民的临终演讲,总结《妥拉》的教导,重申神与以色列的盟约。书名“话语”反映摩西作为神“话语”( davar ,דָּבָר)的传递者,展现他从口舌迟钝到成为 Moshe Rabbeinu 的转变。 1. 《出埃及记》4:10:口舌迟钝的呼召 希伯来原文 :וַיֹּאמֶר מֹשֶׁה אֶל־יְהוָה בִּי אֲדֹנָי לֹא אִישׁ דְּבָרִים אָנֹכִי ... כִּי כְבַד־פֶּה וּכְבַד לָשׁוֹן אָנֹכִי 翻译 :“摩西对耶和华说:‘主啊,我素来不是能言的人……因为我口舌迟钝。’”(参考NIV) 词语分析 : Ish d’varim (אִישׁ דְּבָרִים,能言的人): Davar 意为“话语”或“事物”,摩西自认缺乏雄辩能力。 K’vad peh u’k’vad lashon (כְּבַד־פֶּה וּכְבַד לָשׁוֹן,口舌迟钝): K’vad (重)形容语言表达的困难,可能指口吃或表达不流畅。 背景 :摩西在燃烧的荆棘前(《出埃及记》3–4章)被神呼召领导以色列出埃及,他以口才不足为由推辞。神回应以亚伦为代言人(《出埃及记》4:14–16),并亲自赋予摩西权柄,表明神的拣选超越人的局限。 2. 《申命记》中的摩西:神的话语代言人 在《申命记》中,摩西以清晰有力的演讲向以色列传达神的律法、历史和应许,展现他作为教师的角色: 《申命记》1:1–5 : 希伯来原文 :אֵלֶּה הַד...

敬畏耶和华

  敬畏耶和华的真义:从希伯来经文看勤勉、正直、谦卑与忍耐的重要性 “敬畏耶和华”( yirat YHWH )是希伯来圣经(塔纳赫)的核心主题,贯穿智慧文学、律法书与诗歌,指引以色列子民与神的关系。作为一名希伯来学者,本文将通过分析《箴言》19章、《申命记》2:25、10:12–13、30:15–16、《诗篇》2:11及《出埃及记》等经文,结合希伯来语词研究,阐明“敬畏耶和华”的意义,并探讨其如何体现勤勉、正直、谦卑与忍耐的美德。文章最后以灵感框架“IOU”( I - 我靠近你, O - 开启我眼见你奇妙, U - 使我心专一敬畏你名,亲近而非惊惶)总结,激励读者活出敬畏神的生活。 “敬畏耶和华”的希伯来语义 希伯来语“敬畏”( yirah , יִרְאָה)源自词根ירא ( yara’ ),意为“畏惧”“敬重”或“惊叹”。在《塔纳赫》中, yirat YHWH 不仅指对神威严的畏惧,还包含对祂圣洁、权能与恩典的敬仰,促使顺服与亲密的关系。它是智慧的开端(《箴言》9:10)、生命的根基(《箴言》19:23),也是盟约生活的核心。以下通过关键经文分析其含义。 1. 《箴言》19:23 希伯来原文 :יִרְאַת יְהוָה לְחַיִּים וְשָׂבֵעַ יָלִין בַּל־יִפָּקֵד רָע 翻译 :“敬畏耶和华使人得生命,满足安卧,不被恶事侵扰。”(参考NIV) 词语分析 : Yirat YHWH (敬畏耶和华):此处强调敬畏神带来生命( chayyim ,חַיִּים),指丰盛、完整的存在,而非仅存活。 Sabea (שָׂבֵעַ,满足):源自词根שׂבע,意为“饱足”或“充实”,暗示敬畏神带来身心灵的安宁。 Bal-yippaged ra (בַּל־יִפָּקֵד רָע,不被恶事侵扰): Paga (פָּקַד)意为“遭遇”或“被审判”,否定形式表明敬畏神是保护屏障。 洞见 :敬畏耶和华不仅是畏惧神的审判,更是信靠祂的供应与保护。这种敬畏激励 勤勉 (持续追求神的旨意)和 正直 (远离恶事,持守道德),带来平安的生命。 2. 《申命记》2:25 希伯来原文 :הַיּוֹם הַזֶּה אָחֵל תֵּת פַּחְדְּךָ וְיִרְאָתְךָ עַל־פְּנֵי הָעַמִּים 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