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圣经人物”的博文

你要如何而活?

  🔥 你要如何而活? ——从摩西的人生三幕,思考荣耀、平静与使命之间的抉择 一、摩西的人生三部曲 摩西是圣经中少数拥有 极端三重身份的人 : 宫廷荣耀中的王子 ——在埃及王宫中,摩西是王子、贵胄、学者,享尽尊荣(参徒7:22)。 旷野宁静中的牧人 ——在米甸,摩西过了四十年隐居牧羊的生活,无名、宁静、自足。 为民受苦的领袖 ——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行旷野,却因一时软弱不得进应许之地。 这是一个 从权力到放弃、从逃避到呼召、从高处跌落到站在神面前的人生 。 二、三种人生,三种挑战 1️⃣ 你想成为埃及的王子吗? “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徒7:22) 在那个时代,埃及是 地球上最强大的帝国 ,摩西本可攀登权力高峰,享受财富、地位、尊荣。 现代对照 :名校、高薪、话语权、平台影响力——你拥有的潜力,不比摩西少。 但摩西却选择了另一路。为什么? “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来11:25) 摩西看见了更远的事,不是“我想要什么”,而是“神在做什么”。 2️⃣ 你羡慕旷野中的平静吗? 他在米甸荒野中牧羊四十年,结婚、生子、无人认识、不必奋斗、不被误解。 现代对照 :退休田园生活、灵修 retreat、乡村慢活、数字游民。 摩西曾说:“我算什么人,能去见法老,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出3:11) 或许你也曾说:“主啊,打扰了,我现在过得挺好。” 神却在荆棘火中对他说:“我必与你同在。”(出3:12) 神在平静中唤醒你,为的是将你带向动荡中的使命。 3️⃣ 你敢走上领袖之路吗? 摩西回应了神的呼召,却发现这是一条 充满背叛、苦毒、软弱、误解 的路: 他被法老恼怒、被百姓埋怨、甚至连亲姐兄都反对他。 他向神倾心:“我为何生这百姓?我独自担当不起。”(民11:14) 他看见应许之地,脚却踏不进去——只得站在山上远望(申34:4)。 现代对照 :带领团队、植堂服事、为人设想、持守真理、被朋友误解、被孩子反叛、被系统压迫。 摩西的结局是什么?失败吗?错了—— “他在以色列人中先知中再没有兴起一个像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申34:10) 三、你会选择哪一种人生? 人生阶段 描述 风险 神的评语 👑 王子...

拿细耳人誓愿

  分别为圣的人生:拿细耳人誓愿的意义与今日的呼召 一、引言:从普通到分别为圣 在《民数记》第六章中,我们遇到一个令人深思的制度—— 拿细耳人誓愿 (נֶדֶר נָזִיר)。这是一种自愿的分别为圣,以过一段不剃发、不饮酒、不触死尸的生活,献身于神。拿细耳人的呼召是把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变成敬拜,将自己奉献为“与神亲近”的活记号。 本文将从《利未记》《民数记》及《士师记》中参孙的例子出发,考察拿细耳誓愿的希伯来背景与属灵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使徒保罗是否也履行过类似誓愿,以及这一传统如何启发我们今日的信仰生活。 二、希伯来文本中的拿细耳誓愿 "拿细耳"(נָזִיר, nazir )一词源自希伯来语词根 נ־ז־ר ,意为“分别”或“禁戒”。在《民数记》6章的描述中,拿细耳人有三项基本禁令: 不饮葡萄制品 (包括酒、醋、葡萄干)——象征远离欢乐和属世享乐,以警醒与节制为记号。 不剃头发 ——头发成为圣约的外在标志,象征持续的献身。 不可触摸死尸 ——即使是至亲,也要与死亡分离,强调生命的神圣性。 此外,有两个极其重要的原则: 拿细耳誓愿是自愿的 :这不是律法的强制命令,而是 给那些甘心乐意的人开放的一段时间的分别为圣之旅 。它不是义务,而是愿意献上的奉献。 给予非利未人圣职经验的机会 :拿细耳制度提供了一个 让非利未支派的普通以色列人,体验祭司般圣洁生活的方式 。这显示出“圣洁的国度”不仅属于祭司家族,而是对所有神子民的开放邀请。 这三项条例使拿细耳人短期内活出类似祭司的生活,显示出“全民皆祭司”呼召的预表。 三、《利未记》的背景与“圣洁”观 《利未记》反复强调“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是圣洁的。”(利11:44)拿细耳人制度正是这种圣洁伦理在平民生活中的延伸。 在祭司专属圣职之外,拿细耳人提供了另一条通向“圣别”之路。这种制度表明: 属灵的亲近不只属于祭司 ,而是任何愿意分别为圣的人皆可进入。 圣洁不是逃离世界,而是在日常中与神同行。 四、《士师记》中的参孙:终生拿细耳人的张力 参孙是唯一圣经中被母腹就被指派为拿细耳人的人物(士13:5),其母亲也要在怀孕期间遵守拿细耳条例。 然而,参孙的生平充满张力: 他喝酒、触死尸,与异教女子结交,似乎屡次违背誓愿。 但他也受神的灵感动,行大能的事,成为拯救以色列的器皿。 这显示: 神的拣选与人的软弱并存 , 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