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回归
“两种回归”:希伯来圣经与犹太传统中的 תשובה(teshuvah) ,以及它与新约“悔改”的连结 ——基于妥拉、先知、智训与拉比注释,参见 Rabbi Jonathan Sacks《申命记·站立(Nitzavim)》中〈Two Concepts of Teshuvah〉的思路 一、词源与基本意涵: תשובה 是“回转/回归”,不只是“懊悔” תשובה ( teshuvah )来自动词 שׁוּב ( shuv )——“回头、转向、返回”。这与“感觉懊悔”的心理词并不相同: 在希伯来语里, 悔改的核心是“转向” :从错路转回正路,从离弃之地回到盟约的关系里。 因而 teshuvah 不仅是情绪或态度,更是 方向的改变 、 归位 与 重建关系 。 二、圣经锚点:从“你回转”到“祂也回转” 申命记30:1–10(Nitzavim 的核心段落) “你要回到( shavta )耶和华你的神……祂也要回转( v’shav )你被掳的,且要给你行心里的割礼(30:6)。” 人的回转与神的“回转/归顾”呼应,出现 双向的回归 :我们归向神,神也转身向我们施怜悯。 “心里的割礼”强调: 神亲自赋能,使回转成为可能 。 何西阿书14章;约珥书2:12–13;诗篇51篇;以西结18、33章 “ 以言语归向 耶和华”(何14:2)——这正是**认罪告白(וידוי vidui )**的圣经原型。 “ 撕裂你们的心,不是衣服 ”(珥2:13)——强调 内里转向 。 “ 我必赐你们新心、新灵 ”(结36:26–27)—— 神人互动 构成悔改的动力学。 诗篇与智训传统 诗51把 认罪—洁净—更新—使命 串起来:得赦免的人再去“ 教导罪人道路 ”(51:13),显明 teshuvah 也拥有 向外的见证 。 三、拉比与中世纪纲要:teshuvah 的“步骤” 犹太法典与传统把 teshuvah 描绘为一组可实践的步骤(不同流派略有差异,但精神一致): 承认/辨识 ( hakarat ha-chet ):看清所犯何事、为何而错; 忧伤/痛悔 ( charatah ):对伤害神与人的事实深感悲痛; 口里承认 ( vidui ):向神(并在适当处向人) 以言语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