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出埃及记”的博文

朱红

  救赎 的 朱红 线: 圣经 中的“ 朱 红色” 神学 引言 “ 朱 红色” 在 圣经 中 多次 出现—— 不仅是 一种 染料 或 布料 颜色, 更 承载 着 深远 的 象征 意义。 从 会 幕 的 陈设 到 祭司 的 衣 袍, 从 洁净 礼 到 喇 合 窗 前 的 朱红 线, 它 成为 贯穿 救赎、 立 约、 遮盖 与 盼望 的 视觉 符号。 我们 追溯 这 条“ 朱红 线”, 会 发现 它 如何 贯通 旧约 与 新约, 最终 归于 弥赛亚 的 工作。 一、 朱 红色 在 会 幕 与 祭司 服饰 中的 使用( 出埃及记) 关键 经文 : 出埃及记 25– 28 章: 会 幕 与 大祭司 衣 袍 的 制作 指令 出 26: 1:“ 你要 用 蓝色、 紫色、 朱 红色 线 和 捻 的 细 麻...” 出 28: 6:“ 要用 金 线 和 蓝色、 紫色、 朱 红色 线... 做 以 弗 得。” 朱 红色 是 构 建 会 幕 与 圣职 服饰 的 三 种 主 色 之一。 犹太 传统( 如 拉 希 注释) 指出, 朱红 象征 罪、 血 与 属地 的 生命。 它 与 蓝色( 属 天) 和 紫色( 君权) 并列, 代表 人类 的 有限 与 洁净 的 需要。 二、 朱 红色 与 洁净 礼仪( 利 未 记 与 民 数 记) 关键 经文 : 利 未 记 14: 4– 6: 大麻 风 洁净 礼 民 数 记 19: 6: 红 母牛 焚烧 的 材料 之一 为 朱红 线 这些 材料 一同 焚烧, 成为 从 死亡 与 污秽 中 洁净 的 仪式。 朱红 线 象征 人类 的 罪 与 血, 与 香 柏木( 坚固)、 牛膝 草( 谦卑) 形成 象征 性的 洁净 过程。 三、 朱 红色 作为 保护 与 立 约 的 记号: 喇 合 的 线( 约 书 亚 记) 关键 经文 : 约 书 亚 记 2: 18:“ 你要 把 这 条 朱红 线 系 在 你 所 缒 我们 下去 的 窗户 上...” 喇 合, 一位 外 邦 女子, 接待 了 以色列 探 子, 被 指示 用 朱红 线 标记 她的 家。 这 与 出埃及记 12 章 的 逾越 节 血迹 相 呼应, 是 信心 与 救 恩 的 象征。 新约 评价 : 希伯来 书 11: 31 ...

会幕的设立:神原始旨意的让步?——从出埃及记与耶利米书的犹太思想探究

会幕的设立:神原始旨意的让步?——从出埃及记与耶利米书的犹太思想探究 引言:神真的要我们建圣所与献祭吗? 在阅读《出埃及记》时,我们会注意到一个看似悖论的结构:神在出25章命令以色列人建造会幕,而在32章却记录了百姓拜金牛犊的大罪;随后神再次指示会幕的建造并亲自临在。耶利米书7:22则更进一步说:“我将你们列祖从埃及地领出来的那日,我没有吩咐他们……关于燔祭和平安祭。”难道建造会幕和献祭,不是神的初衷? 本文将从希伯来原文、文本结构与犹太传统出发,探索:会幕的建造是否是神在金牛犊事件之后,为回应人软弱而作的“属灵让步”? 一、文本结构:时间先后与属灵因果 出埃及记25–31章:神命令建造会幕,详细说明器具、祭司服饰等细节。 出埃及记32章:百姓因摩西迟迟未归,铸造金牛犊,陷入拜偶像的大罪。 出埃及记33–34章:摩西为百姓代求,神赐下第二块法版,更新关系。 出埃及记35–40章:百姓回应,实际建造会幕,神的荣耀充满其间。 🔍 表面看似顺序清晰,但拉比传统指出: “אין מוקדם ומאוחר בתורה”(在妥拉中没有早晚之分)——Rashi注释 因此,拉比如Nachmanides与Tanchuma米德拉什主张:会幕命令是在金牛犊事件之后才临到的,是神对人不能直接承受祂同在的“回应式降格”。 二、神原本的旨意:不是住在帐幕,而是住在人中间 出埃及记25:8: “你们要为我造圣所,使我可以住在他们中间。”(וְשָׁכַנְתִּי בְּתוֹכָם) 原文不是“住在其中”(that I may dwell in it ),而是:“住在 他们中间 ”( betokham )。这显示出: 神起初并非追求物理建筑; 祂的心意是内住在百姓生命中,如同西奈山上的直接显现。 但金牛犊之后,神对百姓说: “我若一霎时临到你们中间,必灭绝你们。”(出33:5) 于是神设立中保、大祭司与会幕,用祭祀与空间的分别 换取百姓得以靠近的可能性 。 三、耶利米的挑战:神何时要献祭? 耶利米书7:22–23: “我将你们列祖从埃及地领出来的那日,并没有吩咐他们……关于燔祭与平安祭。” 这不是否定利未记中的祭司体系,而是强调: 神 首要的心意 是:“你们要听从我的话。”(v.23) 献祭是 悖逆之后的“属灵重建工具” ,不是人与神关系的理想状态。 拉比萨克斯(Jonathan Sacks...

从创世记到出埃及记:上帝救赎计划的宏大叙事

  从创世记到出埃及记:上帝救赎计划的宏大叙事 出埃及记19:3-6 中的概念在更广泛的圣经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从 创世记1:26-27 中人类被造为上帝的形象,到 创世记3、6、11 中人类的失败,再到 创世记12 中上帝拣选亚伯拉罕,最终在 出埃及记19:3-6 中以色列作为国度的形成,这一系列事件揭示了上帝如何通过拣选和立约,逐步恢复人类作为祂形象承载者的原始使命。本文将探讨这一叙事脉络,展示以色列的呼召如何与上帝的救赎计划紧密相连。 1. 创造:人类作为上帝的形象承载者(创世记1:26-27) 创世记1:26-27 记载,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和样式造人,赋予他们管理世界的权柄,作为祂的代表和伙伴。 形象与样式 :人类被造为上帝的形象,意味着他们被设计为反映上帝的品格、权柄和创造力。 使命 :人类被赋予管理大地、耕种并扩展上帝统治的职责。 伙伴关系 :这是一种上帝与人类之间的合作关系,人类作为上帝世界的管家。 2. 堕落:人类的失败(创世记3、6、11) 创世记3(堕落) :亚当和夏娃的 disobedience 破坏了他们与上帝的关系。他们未能反映上帝的形象,反而被罪腐蚀,导致与上帝、彼此以及创造的疏离。 后果 :堕落将混乱、痛苦和死亡带入世界,人类履行原始使命的能力严重受损。 创世记6(洪水) :人类的败坏达到顶峰,“人心里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世记6:5)。 后果 :上帝通过洪水审判世界,但保留了挪亚一家作为余民,重新开始人类的使命。 创世记11(巴别塔) :人类联合起来反抗上帝,试图为自己立名,而非荣耀上帝。 后果 :上帝通过变乱语言分散人类,使他们遍布全地。这导致了各民族的形成,每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地和灵性守护者(申命记32:8-9暗示上帝分配天使管理列国)。 3. 分散与恢复的需要 巴别塔之后,人类被分散为列国,每个民族有自己的身份、语言和神明(天使)。这种分散是一种审判,但也为上帝的救赎计划奠定了基础。 问题 :列国现在受到灵性力量(天使)的影响,常常转向偶像崇拜,进一步远离真神。 机会 :上帝的计划是通过创建一个新的民族来恢复人类的原始使命,这个民族将代表祂并向世界展示祂的荣耀。 4. 拣选:亚伯拉罕作为恢复的开始(创世记12) 创世记12:1-3 :上帝呼召亚伯拉罕(亚伯兰)离开他的家乡,并应许使他成为大国,赐福给他,并通过他赐福给地...

国度、祭司、圣洁、子民与珍宝

  《出埃及记》19:3-6的详细词语解析:国度、祭司、圣洁、子民与珍宝 《出埃及记》19:3-6是圣经中一段极为重要的经文,记载了上帝在西奈山向以色列民宣告他们的特殊身份与使命。这段经文中的关键词,如“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属我的子民”等,不仅在当时对以色列民有深远的意义,也在后来的犹太传统和基督教解释中得到了丰富的扩展。本文将从希伯来原文、七十士译本、他尔根、别西大译本以及犹太和基督教传统等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些词语的意义。 1. 祭司的国度(מַמְלֶכֶת כֹּהֲנִים, Mamlechet Kohanim) 希伯来原文意义 : מַמְלֶכֶת (Mamlechet) :源自词根  מלך (malak),意为“统治”或“治理”,指国度或王国。 כֹּהֲנִים (Kohanim) :祭司,指在神圣职分中侍奉上帝、在神与人之间作中保的人。 מַמְלֶכֶת כֹּהֲנִים  合起来意为“祭司的国度”,表明以色列民被呼召成为一个兼具君王和祭司职分的群体,代表上帝在地上行使权柄并服侍祂。 七十士译本(LXX) : βασίλειον ἱεράτευμα (basileion hierateuma) :“君尊的祭司”。七十士译本强调了“国度”的君王属性,与以色列作为上帝子民的特殊地位相呼应。 他尔根(Targum Onkelos) : מַלְכוּת כָּהֲנִין (Malchut Kahanin) :“祭司的国度”。他尔根保留了希伯来原文的意义,但用亚兰文表达,强调以色列作为圣洁国度的角色。 别西大译本(Peshitta) : ܡܠܟܘܬ ܟܗܢܐ (Malkuth Kahne) :“祭司的国度”。别西大译本与希伯来原文和他尔根一致,继续强调以色列的双重身份。 犹太传统 : 拉什(Rashi)和伊本·以斯拉(Ibn Ezra)等犹太解经家认为,这一呼召表明以色列要在万民中扮演祭司的角色,将上帝的祝福传递给世界。米德拉什(Midrash)则将这一身份视为以色列的特权,使他们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 基督教解释 : 新约《彼得前书》2:9引用了这一概念,称信徒为“君尊的祭司”(βασίλειον ἱεράτευμα)。基督徒认为,这一呼召在教会中得以实现,教会作为上帝的国度,代表祂的权柄并传递祂的恩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