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希伯来书”的博文

红母牛与十字架:从生命的巅峰到死亡的洁净

  红母牛与十字架:从生命的巅峰到死亡的洁净 ——拉比约纳单·萨克斯的启发与基督信仰的回应 一、红母牛的奥秘:生命的巅峰 在妥拉〈胡卡特〉中,红母牛(Parah Adumah)是一个神秘而难以解释的律法命令。拉比约纳单·萨克斯(Rabbi Jonathan Sacks)在他的评论中指出,红母牛不仅是洁净死亡的不洁之物,它本身更象征着 生命的巅峰 : “这是一种生命最充沛的象征:纯红(血与活力的颜色)、无残疾(完整无缺)、未曾负轭(自由未被使用)。但正是这样的生命被焚烧——它必须死去——才能洁净那些触摸死亡的人。” 萨克斯强调: 唯有生命可以洁净死亡的玷污 。而这生命必须是完整、无暇的,甚至没有被人类使用过——这是 为他人而牺牲的纯净生命 。 这正是一个令人震撼的象征图像。而在基督教神学中,这一图像正好与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形成了深刻的呼应。 二、新约中的回应:耶稣就是“更美的红母牛” 1. 希伯来书:明确的对比 “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并母牛的灰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圣,身体洁净;何况基督藉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他的血岂不更能洁净你们的良心……” ——《希伯来书》9:13–14 这里新约明确将 红母牛的灰 与 基督的牺牲 进行对比: 红母牛的灰只能洁净 身体上的不洁 ; 耶稣的血却能洁净 人的良心 ,带来属灵与永恒的洁净。 耶稣的生命——毫无残疾、无罪、未被玷污——就如同红母牛, 为他人的洁净而死 。 2. 希伯来书13章:营外的牺牲 “那些牲畜的身体,被大祭司带入圣所赎罪,是在营外焚烧的。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 ——《希伯来书》13:11–12 红母牛是 在营外被宰杀 ,不是在圣殿祭坛上。耶稣也是 在耶路撒冷之外被钉十字架 。 这两者共同点如下: 都是 不在圣所内 的牺牲; 都是为了 洁净他人 ; 都是在 被隔离、被拒绝之地 献上的祭。 耶稣像红母牛一样, 在边缘之地担当了中心之责 ——为全人类成就了属灵的洁净。 3. 约翰福音与“活水” “但有一个兵拿枪扎他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 ——《约翰福音》19:34 这血与水的流出,有人理解为对 红母牛灰水的呼应 。红母牛的灰需要与“ 活水 ”( mayim...

看见、听见与信靠

  看见、 听见 与信 靠: 从《 舍 拉 赫- 勒 哈》 到 约 书 亚 记 与 希伯来 书 的 主题 对比 研究 一、 引言: 两 个 探 子 的 故事 本周 的 妥 拉 读经《 舍 拉 赫- 勒 哈》( 民 数 记 13– 15 章) 以 十二 位 支派 领袖 被 差 派去 窥探 迦南 地 的 事件 展开。 而 其 对应 的 哈 夫 塔 拉( 先知 书 读经) 选 段 是 约 书 亚 记 2 章, 讲述 约 书 亚 派遣 两 位 匿名 探 子 侦察 耶 利 哥 城。 新约 中, 希伯来 书 3: 7– 4: 11 则 神学 性 地 反 思 以色列人 在 旷野 中的 失败, 强调 刚硬 之 心 的 危险 以及 进入 神 安息 的 应许。 这 三段 经文 虽然 背景 各 异, 但 其 对“ 看见” 与“ 听见” 的 反差 描绘出 对 信心、 顺服 和 神 应许 的 深刻 洞察。 二、《 舍 拉 赫- 勒 哈》: 没有 信心 的 看见 A. 任务 与 错误 的 感知( 民 数 记 13: 1– 33) 神 应 允 摩西 从 十二支 派 中 各派 一位 领袖 窥探 迦南( 13: 2)。 原文 使用 的“ 窥探” 动词 为 וַיָּתֻרוּ ( vayaturu ), 来自 希伯来 词 根 תור ( tur ), 意思 是“ 探索、 追寻、 观察”, 这 强调 了 看 和 渴望 的 动作( 正如 15: 39 中 提到:“ 不可 随从 你们 心中 的 意念 和 眼 目的 情欲”—— לֹא- תָתוּרוּ )。 然而, 这项 任务 最终 带 回 了 两 个 相反 的 报告。 十位 探 子 发表 了 一个 出于 恐惧 的 负面 报告: “ 我们 在 那里 看见 了 拿 非 利 人…… 我们 看 自己 就 如 蚱蜢, 他们 看 我们 也是 如此。”( 民 13: 33) 这 是 一种 投射 , 不是 事实。 他们 的 感知—— 不仅是 肉眼 的 观察, 而是 内心 的 恐惧—— 扭曲 了 现实。 希伯来 原文 反复 强调“ 看”: וַנֵּרֶא (“ 我们 看见”) רָאִינוּ (“ 我们 观察”) B. 有 信心 的 视角: 迦 勒 与 约 书 亚 只有 迦 勒 与 约 书 亚 坚持 信 靠 神...

希伯来书 1:3:神的荣耀与本体的彰显

  希伯来 书 1: 3: 神 的 荣耀 与 本体 的 彰显 希伯来 书 1: 3( 和合本) 「 他是 神 荣耀 所 发 的 光辉, 是 神 本体 的 真像, 常用 他 权能 的 命令 托住 万 有。 他 洗净 了 人的 罪, 就 坐在 高 天 至 大 者 的 右边。」 一、 原文 逐句 分析 与 释义 1. ὃς ὢν ἀπαύγασμα τῆς δόξης “ 他是 神 荣耀 所 发 的 光辉” ἀπαύγασμα ( apaugasma): 意 为“ 反射 出 的 光辉” 或“ 发射 的 光芒”。 来源 于 ἀπό( from)+ αὐγάζω( to shine) , 强调 源自 但有 实体 之 辉 光。 可能 指“ 反射” 也 可能 指“ 本身 发出”( 如 阳光 非 反射 月光)。 τῆς δόξης( tēs doxēs) : 指 神 的 荣耀、 尊贵、 显现。 🔎 神学 意义 : 耶稣 是 神 荣耀 的 可见 表达, 是 神 的 荣光 透过 祂 显现 在 人间( 参: 约 1: 14; 出 24: 16 的 神 荣 之 云)。 2. καὶ χαρακτὴρ τῆς ὑποστάσεως αὐτοῦ “ 是 神 本体 的 真像” χαρακτὴρ( charaktēr) : 原意 是“ 雕刻 印记”、“ 模印”、“ 形状”。 来自 古代 钱币 印章 术语, 指 硬币 上 的“ 印痕”—— 与原 模 完全 一致。 ὑπόστασις( hypostasis) : 意 为“ 本质”、“ 实质”、“ 存在 本体”。 在 早期 希腊 哲学 中指“ 真实 存在”, 在 拉 比 文学 中也 可 指“ 神 的 本质 存在”。 🔎 神学 意义 : 耶稣 不是 神 的“ 像” 而已, 而是 祂 本体 的 具象 显明。 祂 所 是 的, 正是 神所 是 的 本质 呈现( 参: 西 1: 15,“ 那 不能 看见 之 神 的 像”)。 3. φέρων τε τὰ πάντα τῷ ῥήματι τῆς δυνάμεως αὐτοῦ “ 常用 他 权能 的 命令 托住 万 有” φέρειν( pherō) : 持续 地 托 举、 维持、 携带( 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