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正义与恩典:从妥拉到耶稣的教导
自由、正义与恩典:从妥拉到耶稣的教导 从《耶特罗》(Yitro)和《米什帕廷》(Mishpatim)中涌现的自由、正义与恩典主题,在新约中耶稣(Yeshua)的教导和工作中得到了深刻的回应。耶稣的事工可以被视为妥拉愿景的延续和实现,强调了恩典的变革力量、对正义的追求以及自由的真正意义。通过探讨这些联系,我们可以看到妥拉的原则如何在耶稣的信仰背景下得以活现。 耶稣与律法的成全 在《登山宝训》(马太福音5-7章)中,耶稣宣告:“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马太福音5:17)。这句话强调了妥拉与耶稣教导之间的连续性。妥拉为正义和恩典奠定了基础,而耶稣则深化并扩展了这些原则,呼吁他的追随者从内心活出这些原则。 例如,妥拉命令“不可杀人”(出埃及记20:13),但耶稣将其延伸到包括愤怒和仇恨(马太福音5:21-22)。同样,妥拉禁止奸淫(出埃及记20:14),但耶稣呼吁他的追随者保持心灵和思想的纯洁(马太福音5:27-28)。通过这种方式,耶稣维护了妥拉的正义愿景,同时强调了恩典所带来的内心转变。 通过恩典得自由 妥拉强调从奴隶制中得自由,这一主题在耶稣的工作中得到了最终的实现。正如以色列人从埃及的肉体奴役中得解放,耶稣提供了从罪的灵性奴役中得自由。在约翰福音8:34-36中,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这种自由不仅仅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从罪恶、羞耻和破碎的捆绑中得释放。 这与妥拉呼吁人们记住在埃及为奴的经历并以同情心对待他人的原则相呼应。耶稣通过向边缘人、被遗弃者和罪人施恩典来体现这一原则。例如,他赦免了行淫时被拿的妇人(约翰福音8:1-11),表明恩典并非忽视正义,而是超越正义,提供了一条恢复和新生的道路。 耶稣事工中的正义与怜悯 《米什帕廷》中的律法强调对弱势群体——包括寡妇、孤儿和寄居者——的正义。耶稣在他的事工中延续了这一传统,始终为受压迫者发声并挑战不公正的制度。他医治病人,喂养饥饿的人,并捍卫被社会抛弃者的尊严。在路加福音4:18-19中,耶稣引用以赛亚书宣告:“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这一使命宣言反映了妥拉对正义和自由的呼召,如今在耶稣的工作中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