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全敬虔
在神面前的純全敬虔:總結《亞哈雷.莫特》與《聖者們》的核心教導,並聯繫新約雅各書 《亞哈雷.莫特》(Acharei Mot, 利未記 16–18)與《聖者們》(Kedoshim, 利未記 19–20)是妥拉中極為重要的段落,不僅集中討論「如何與聖潔的神同住」,也具體展現了神對聖約子民在道德、倫理、敬拜與社群生活上的要求。 本篇文章將概述這兩段妥拉段落的關鍵教導,從希伯來語的語言特徵與猶太傳統角度出發,並與新約中的《雅各書》形成深刻呼應。 一、亞哈雷.莫特(Acharei Mot):神聖臨在下的敬拜與分別為聖 此段落以利未記 16 章為核心,即**贖罪日(Yom Kippur)**的禮儀,講述大祭司如何進入至聖所,為以色列全體贖罪。 關鍵詞: כפר(kaphar) :「遮蓋、贖罪」——表示神以恩典遮蓋人的罪過,恢復關係。 טהור(tahor)與 טמא(tamei) :「潔淨與不潔淨」——不只是衛生概念,而是與神的臨在有無可親近性。 此外,利未記 17–18章強調: 血是生命,不可任意食用(17:11) 神子民的性倫理必須與外邦分別(18:3) 猶太傳統見解: 猶太拉比指出,贖罪日並非魔法式的潔淨,而是一場全民的悔改與謙卑,透過大祭司的職分表達對神主權與聖潔的尊重。 二、聖者們(Kedoshim):聖潔與倫理不可分割 利未記 19–20 章從「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19:2)出發,詳細列出百姓在家庭、社會、商業、法律與敬拜上的具體行動。 核心重點: 尊重父母(19:3) 留田角給窮人(19:9–10) 不可偷竊、欺騙、詛咒弱者(19:11–14) 愛鄰如己 (19:18) 不可用不同法碼欺騙(19:35–36) 希伯來語亮點: אהבה(ahavah) :愛,是具體的責任與行動,不是抽象情感。 צדק(tzedek) :公義,與「對準神心意」的秩序有關。 חסד(chesed) :盟約忠誠的慈愛,是律法倫理的靈魂。 這段經文不只是道德守則,更是神子民活出祂形象的方式。 三、《雅各書》的回音:聖潔的實踐與真信心 新約的《雅各書》明顯延續了這兩段妥拉的主題。雅各強調: 「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孤兒寡婦,在世上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 1:27) 對照分析: 雅各書 2:8 引用了《利未記》19:18:「要愛人如己」,稱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