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秩序”的博文

聖潔與幸福:從聖經與漢字「福」看神所賜的祝福秩序

  聖潔與幸福:從聖經與漢字「福」看神所賜的祝福秩序 在《利未記》中,神透過聖潔的律例塑造祂子民的生活,從空間(聖所)、時間(節期與安息日)、語言(不可褻瀆神名)、人際(公義與慈愛)等各方面建立秩序與祝福。而這樣的世界觀與東方文化中對「幸福」的理解,出現了令人驚訝的共鳴。 漢字「福」正是如此一個豐富的文化象徵。 一、拆解「福」字:敬拜、家庭與產業的圖像 「福」字的結構可分為左右兩部分: 左邊為「礻」(示)——是「神明」、「祭祀」之意,代表敬拜、神聖的連結。 右邊由「一」、「口」、「田」組成——象徵「一家人在地上擁有產業」: 「一」:一家、一體、一統。 「口」:人口、一家人。 「田」:土地、產業、居所。 整體圖像是: 一家人在土地上敬拜神,生活安定,世代綿延。 這就是古代中國對「福」的理解。 二、《利未記》的祝福秩序:聖潔與福樂同行 《利未記》中的聖潔制度,正是為了恢復這樣的祝福生活秩序: 聖潔的空間 :神的帳幕在百姓中間(利未記26:11–12),如同神與人同住。 聖潔的時間 :安息日與節期使時間充滿敬拜、記念與感恩。 聖潔的語言 :禁止咒詛、禁止假誓,語言承載尊重與真實。 聖潔的人際 :愛人如己、公平量器、照顧外人與貧窮人。 神應許說: 「你們若遵行我的律例...我就給你們時雨,地必出產,田野的樹木必結果子...你們必安然居住在地上...我要在你們中間立我的帳幕。」(利未記26:3–11) 這不就是「福」字所描繪的圖像嗎?神的同在+安穩的家+豐盛的地+敬拜的生活。 三、新約中的祝福延續:彌賽亞恢復真正的「福」 耶穌來到世界,並非廢掉律法,而是成全它(太5:17)。祂教導門徒:「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清心的人有福了」(太5章),這些都不是情緒上的快樂,而是 在神所設立的秩序中得享祝福 。 保羅也寫道:「在基督裡,我們已經得了屬靈各樣的福氣」(弗1:3)。福氣的核心,不只是物質,而是恢復與神的關係與對齊祂的秩序。 四、今日的實踐:如何重拾「福」的秩序? 在家庭中敬拜神 :如同「福」字的圖像,讓神成為家中首位。 分別時間敬拜與安息 :恢復聖潔時間的節奏,讓心靈有餘地。 潔淨我們的話語 :用語言祝福,而非咒詛。 在人際中活出公義與慈愛 :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反映神的國度文化。 結語:福,不只是一個願望,而是一種秩序 真正的福氣,是 人在神所設立的聖潔秩序中生活:...

神聖與秩序:從《利未記》看聖潔空間、時間、語言與現代生活實踐

  神聖與秩序:從《利未記》看聖潔空間、時間、語言與現代生活實踐 猶太拉比 Jonathan Sacks 曾指出:「失去神聖感,就會導致社會秩序的瓦解。」這句話深刻地總結了《利未記》的核心信息。《利未記》不僅是儀式的手冊,更是一部教導如何在現實中體現神聖(holy)秩序的生活指南。它以一個中心主題展開: 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利未記 19:2) 。 聖潔不僅是屬靈概念,更是關於空間、時間、語言與行為的秩序。本文將從《利未記》的結構出發,探討四個「神聖的場域」:空間、時間、語言與人際,並思考在現代如何實踐聖潔生活。 一、神聖的空間(Holy Space):會幕與生活的界限 《利未記》一開始強調獻祭與會幕的聖潔,會幕是神臨在的中心。只有經過潔淨的祭司可以進入至聖所,這是對「靠近神」的空間要求。這些律例告訴我們: 空間若沒有神的秩序,就會變成混亂與玷污的場所 。 應用: 家庭與教會是否是「分別為聖」的空間? 我們是否在物理與心靈的空間中預備「安靜與敬拜的所在」? 二、神聖的時間(Holy Time):節期與休止的韻律 利未記 23 章詳列了節期與安息日,這些不是文化習俗,而是「神指定的時刻」(מוֹעֲדֵי יְהוָה)。從每週的安息日到一年一度的贖罪日,神在教導祂的百姓: 時間本身可以成為敬拜的容器。 應用: 我們是否願意在日程中劃出屬神的「安息空間」? 我們是否定期記念神的拯救與供應,讓時間不只是生產力的工具? 三、神聖的語言(Holy Word):誓言與話語的秩序 利未記 19 章中,神命令不可用神的名起假誓,不可咒詛,也不可欺哄近人。語言本應承載真理與恩慈,是創造的工具。語言失去神聖感,就會變成破壞與詛咒的利劍。 應用: 我們是否在說話時認真對待自己的承諾與用詞? 我們是否用語言建立信任與愛,而不是傷害與虛假? 四、神聖的人際關係(Holy People & Justice):倫理與秩序並行 《利未記》19–20章展開倫理律法,如愛人如己、公平秤量、不可欺壓窮人、照顧外人與聾啞人。這些都是神聖秩序在人際關係中的展現。神聖不是脫離人群的敬虔,而是活在群體中的公平與慈愛。 應用: 我們在工作與人際中是否尊重每一個人的神形象? 我們是否選擇「公義與憐憫同行」的生活方式? 五、從聖潔到秩序:Jonathan Sacks 的洞見 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