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公義”的博文

你要聖潔、公義並彼此相愛

  你要聖潔、公義並彼此相愛:從《利未記》“Kedoshim”妥拉段落看神聖的生命召喚 《利未記》19–20章的妥拉段落,被稱為“קְדֹשִׁים”(Kedoshim,「聖者們」),是整本摩西五經中最具倫理密度的一段。它以「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19:2)作為開頭,然後展開一連串實際生活中的行為誡命,包括家庭、商業、社會、審判、敬拜、倫理等等。 這段妥拉段落並非以宗教儀式為主,而是將 聖潔、公義與愛 作為神聖生命的實踐核心,從希伯來語的詞源與猶太拉比傳統中,我們可以看見這三者如何彼此連結並展現出神的形象。 一、聖潔:קָדוֹשׁ(Kadosh)—被神分別為聖 「聖潔」在希伯來文中是 קָדוֹשׁ(kadosh) ,其本義是「分別」、「與眾不同」,特別是指 歸屬於神的性質 。 在 Kedoshim 段落中,神的聖潔不再僅止於帳幕或獻祭制度,而是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敬畏父母、守安息日(19:3) 不可偷盜、欺騙(19:11) 為窮人留下田角與落穗(19:9–10) 不可心裡恨人、要誠實責備(19:17) 聖潔的本質,不只是儀式潔淨,而是 關係的真實與生活的正直 。神不是要人離開世界,而是要人在世界中活出祂的樣式。 二、公義:צֶדֶק(Tzedek)與מִשְׁפָּט(Mishpat)—行事合乎神心意 在《利未記》19:15 中,神說: 「你們施行審判,不可行不義;不可偏護窮人,也不可重看有勢力的人;只要按公義(צֶדֶק)審判你的鄰舍。」 公義(צֶדֶק) צֶדֶק 不只是「公平」,而是「對準神標準的關係正直」。它呼籲人不偏私、不剝削、不壓制,而是尊重每一個人的尊嚴,因為每個人都是照神形象造的。 審判(מִשְׁפָּט) מִשְׁפָּט 指的是正當的判斷與公平的秩序。拉比傳統指出, 神的審判不應是冷酷,而是帶著修復與憐憫的目的 。 例如: 不可咒詛聾子(19:14):保護無法為自己辯護者; 工資不可留到早晨(19:13):保障工人的尊嚴與基本生存權利; 要用公平的秤與法碼(19:35–36):商業中的公義即是敬拜的一部分。 這些條例說明, 聖潔的神呼召祂的百姓成為建立公義秩序的器皿。 三、愛:אהבה(Ahavah)—愛鄰如己的具體行動 《利未記》19:18 是聖經倫理的高峰: 「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

公義

  你要 按 公義 審判 你的 鄰舍: 從《 利 未 記》“ Kedoshim” 看 聖潔 中的 公義 一、 聖潔 與 公義 不是 分離 的 主題 在 許多 人 印象 中,「 聖潔」 與「 公義」 彷彿 是 兩個 不同 層次 的 屬 靈 議題── 前者 屬於 個人 品格 或 敬拜, 後者 與 社會 制度 或 法律 有關。 但在《 利 未 記》 19 章, 也就是“ קְדֹשִׁים”( Kedoshim,「 聖者 們」) 妥 拉 段落 中, 神 卻 將 這 兩者 結合 為 一體: “ 你們 要 聖潔, 因為 我─ 耶和華 你們 的 神 是 聖潔 的。” ( 19: 2) 而 接下來 的 誡 命, 竟然 不是 關於 聖 所 儀式, 而是 關於: 不可 偷竊、 不可 欺壓 工人、 要 留 田角 給 窮 人、 要 秤 得 公平、 要 公正 審判。 這 說明, 在 聖經 中, 「 聖潔」 不是 遠離 社會 的 離 俗, 而是 活在 社會 中, 行 出 公義 的 生活 方式。 二、 希伯來文 中的 公義 與 審判 1. צֶדֶק( Tzedek ):「 對準」 的 正義 「 公義」 在 希伯來文 中 是 צֶדֶק( tzedek) , 原意 不是 單指「 公平」, 而是「 對準 標準」、「 與 神 的 意願 一致」。 是 一種 關係 中的 正確性 : 不只是 合法, 而是 合 神 心意、 對 他人 有益。 它 不是 冷酷 的 法條, 而是 出於 神 性格 的 溫柔 與 誠實。 《 申 命 記》 16: 20 說:「 צֶדֶק צֶדֶק תִּרְדֹּף ( 你要 追求 公義, 只有 公義)」, 強調 這是 一種 主動 的 追求。 2. מִשְׁפָּט( Mishpat ):「 審判、 公平 的 秩序」 此 詞 多 出 現在 19 章 15 節: “ 你們 施行 審判, 不可 行 不義; 不可 偏 護 窮 人, 也 不可 重 看 有 勢力 的 人; 只要 按 公義 審判 你的 鄰舍。” ( 19: 15) Mishpat 涵 蓋 法律 判斷、 社會 決策, 也 指 一種 秩序 與 修復 的 過程。 在 拉 比 文獻 中, 它 常 與 ** חֶסֶד( hesed, 慈愛)** 並列, 表示...

花園與火焰:一個關於聖潔、公義與愛的故事

花園 與 火焰: 一個 關於 聖潔、 公義 與 愛 的 故事 從前, 在 一個 被 群山 和 河流 環繞 的 寧靜 山谷 裡, 有 一座 小 村莊, 名叫 舍 廉 ( 意 為 平安 與 完全)。 村民 過著 簡樸 喜樂 的 生活, 因為 在 村子 的 中央, 有 一座 用 香 柏木 圍起 的 花園 。 花園 的 中心 燃 著 一團 明亮 的 小 火焰 。 村民 稱 它 為 同 在 之 火 , 因為 他們 相信 那是 聖者 ── 創造 天地 的 主── 與 他們 同 在 的 記號。 從小, 村民 就 被 教導: 這 花園 是 聖潔 的 。 不能 隨意 進入, 它 中心 的 火焰 不可 觸碰。 但 它的 熱度 溫暖 全村, 當 莊稼 歉收, 它的 光 給人 希望; 當 敵人 來 襲, 它的 光 提醒 人們: 聖者 看顧 著 他們。 花園 的 律法 每年, 長老 們 都會 誦讀《 花園 之 書》── 那是 聖者 所 頒布 的 律例: 教導 人 如何 行 公義、 如何 彌補 過錯、 如何 以 潔淨 的 心 接近 花園。 有時候, 這些 律法 讓人 難以 理解, 尤其是 關於 潔淨、 獻 祭 與 聖 別 的 規定。 有人 低聲 說:「 為什麼 規矩 這麼 多?」 但 長老 們 總是 溫和 地 回答:「 因為 這 火焰 是 聖 的。 靠近 祂, 便是 靠近 毫無 自私 的 愛 與 完全 的 公義。 祂 燃燒, 並非 為 毀滅, 而是 因為 祂 純淨。」 所以, 百姓 獻上 祭 物, 不是 為了 賄賂 神, 而是 為了 恢復 關係 、 承認 錯誤 、 讓 心靈 被 提醒: 公義 的 分量、 與 憐憫 的 美麗 。 陌生人 的 來臨 某日, 一位 陌生人 來到 舍 廉。 他 與眾不同。 他 走近 花園── 不是 出於 驕傲, 也不是 違背 律法, 而 像是 祂 自己 就是 那 花園 的 實體 。 他 教導 人, 醫治 病人, 擁抱 被 排斥 者, 赦免 人的 罪。 村民 議論 紛紛。 有人說:「 他 違背 了 律法!」 但 也有 人 發現, 當 他 開口 時, 就 如同 火焰 本身 在 說話 。「 他 不是 廢 去 律法, 而是 成全 了 花園 之 書 ,」 有 智慧 的 長老 輕聲 說。 然而, 接著 發生 了 悲劇。 陌生人 被 帶出 村子, 釘在 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