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书 2:6 —— 从希腊原文的视角结合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背景解读
腓立比书 2:6 —— 从希腊原文的视角结合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背景解读 希腊原文(Nestle-Aland 28 版): ὃς ἐν μορφῇ Θεοῦ ὑπάρχων, οὐχ ἁρπαγμὸν ἡγήσατο τὸ εἶναι ἴσα Θεῷ 1. 解析希腊原文 ὃς ἐν μορφῇ Θεοῦ ὑπάρχων (hos en morphē Theou hyparchōn) “他本有神的形态……” μορφή (morphē) 一词指的是“形态”或“本质”,在希腊哲学和语言环境中,并非单指外在的外貌,而是某物的真实本质或本性。 ὑπάρχων (hyparchōn) 是现在主动分词,表示“持续存在”,也就是说,基督并非后来才成为神,而是自始至终都以神的本质存在。 οὐχ ἁρπαγμὸν ἡγήσατο τὸ εἶναι ἴσα Θεῷ (ouch harpagmon hēgēsato to einai isa Theōi) “却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可抢夺(或可利用)的。” ἁρπαγμός (harpagmos) 这个词的含义存在争议,在古典希腊文中可能意味着: 抢夺之物(指通过掠夺获取的东西)。 应该紧紧抓住的东西(指珍贵而不愿放弃的地位)。 ἴσα Θεῷ (isa Theōi) —— “与神同等”( isa 是 isos 的中性复数,与 θεῷ (Theōi) 搭配,表示等同)。 这句话的意思是,基督虽然本有神的形态,并且与神同等,却没有利用这一身份来追求个人利益,而是选择了“倒空自己”(腓 2:7)。 2. 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背景 (1)神圣存在与天上的神圣议会 在犹太思想中,神独一无二,然而某些特定的存在(如 但以理书 7:13-14 中的“人子”、耶和华的使者、 箴言 8 章 中的智慧)展现了神的属性。 不同于亚当(创 3:5)或地上的君王(结 28 章)试图“成为神”,耶稣没有去“攫取”或“抓住”神的同等地位,而是选择了顺服。 (2)弥赛亚的降卑与受苦仆人 以赛亚书 52:13–53:12 的“受苦仆人”背景暗示了基督的使命——一位本应受尊崇的弥赛亚,却选择了降卑。 当时的犹太人多期望一位荣耀的弥赛亚,而耶稣却以谦卑、舍己和服侍的方式完成救赎。 3. LXX(七十士译本)与早期犹太传统的比较 μορφῇ Θεοῦ 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