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会幕”的博文

从居所到会幕

  从居所到会幕:神圣空间的成圣与召唤 一、引言:为何同一个会幕有两个称呼? 在《出埃及记》和《利未记》中,同样是神命令摩西建造的圣所,有时被称为“会幕”(מִשְׁכָּן,Mishkan),有时则称作“会幕/会晤之帐棚”(אֹהֶל מוֹעֵד,Ohel Mo’ed)。许多读者注意到: 在《出埃及记》中,“Mishkan”用得频繁;而到了《利未记》,几乎都用“Ohel Mo’ed” 。这种称呼的转变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属灵发展:从神的“居住”到与人“相会”的过程。 二、Mishkan:神的“居所” 在《出埃及记》25:8,神首次提出要建造圣所: “又当为我造圣所,使我可以住在他们中间。” 这里的“圣所”指的是 Mishkan ,来自动词 שָׁכַן(shakhan) ,意为“居住”。 这强调: 神愿意与人同在 神的荣耀要“住下”在人中间 整段建造过程(出25–39章)都强调结构、尺寸、材料、顺服命令等,突出了 神的临在居住 是圣所存在的核心。 三、Ohel Mo’ed:会晤之地的启示 在《利未记》1:1,我们读到: “耶和华从会幕中呼叫摩西……” 原文为:“וַיִּקְרָא אֶל־מֹשֶׁה... מֵאֹהֶל מוֹעֵד” Ohel Mo’ed 字面意思是“指定时间与地点的帐棚”——强调这是一处 与神相遇、神启示祂旨意的地方 。 这是一种功能的转变: 从“神住在其中”(Mishkan) 到“神在此呼召、教导、会晤人”(Ohel Mo’ed) 四、什么时候发生了转变?关键在洁净与荣耀降临 在《出埃及记》40章中,会幕建造完成后,摩西膏抹、分别为圣各器具与祭司,并有以下记述: “于是云彩遮盖会幕,耶和华的荣耀充满了帐幕。”(出40:34) 这一节出现了两个术语并列: 会幕( Ohel Mo’ed ) 帐幕( Mishkan ) 这是圣经首次明确 两个名称都成立的时刻 ,象征: 空间不仅属神居住(Mishkan) 而且成为神启示的圣地(Ohel Mo’ed) 从这之后,《利未记》中律法的启示与献祭规条就从 Ohel Mo’ed 中开始。 五、拉比与学者的解读 拉比Sforno :Mishkan 是“属天的影像”,Ohel Mo’ed 是神向人启示的工具,只有神荣耀进入,它才具有会晤的功能。 现代学者 Nahum Sarna :Ohel Mo...

会幕与圣殿:神的居所与属灵的预表

  《会幕与圣殿:神的居所与属灵的预表》 —— 论〈雅各汇集〉(Vayakhel)与其哈夫塔拉及新约的关系 一、引言:从会幕到圣殿,再到基督的完成 托拉部分《雅各汇集》(Vayakhel)详细描述了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建造会幕的过程,展现了 神如何在祂的子民中间设立祂的居所 。对应的哈夫塔拉(1 列王记 7:13-26, 40-50)则记载了 所罗门王在建造圣殿时,聘请希兰(Hiram)制作圣殿中的铜器 。而在新约希伯来书 9:1-10 中,使徒进一步解释了 会幕与圣殿的意义,指出它们都预表了基督在天上的更美圣所 。 从摩西的会幕到所罗门的圣殿,再到基督的完全救赎,这条线路清晰地揭示了神的救赎计划 如何逐步展开,并最终在耶稣基督里得以成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一主题的联系: 会幕与圣殿的对比:同一目的,不同阶段 会幕、圣殿、基督的关系:预表与成全 属灵的意义:今天的信徒如何活出神的居所 二、会幕与圣殿的对比:同一目的,不同阶段 📖 《雅各汇集》(出埃及记 35-38)——会幕的建造 📖 《列王纪上》7:13-26, 40-50——所罗门圣殿的建造 1. 神的同在与人的顺服 会幕的建造完全按照 神在西奈山上启示摩西的蓝图 (出埃及记 25:9),强调 人的顺服与神的同在 。 所罗门圣殿则是在大卫王的预备下,由所罗门完成,虽然规模宏大,但同样强调 遵照神的旨意建造 (1 列王记 6:12-13)。 2. 移动的会幕 vs. 固定的圣殿 会幕是临时的、可移动的 ,象征 神在旷野中与百姓同行 。 圣殿则是固定的 ,象征 神在锡安建立了祂的国度 。 3. 铜海的象征意义 在所罗门圣殿中,希兰制造了 铜海 (1 列王记 7:23-26),象征 洁净、审判和神的威严 。 在会幕中,铜洗濯盆承担了类似的功能(出埃及记 30:18-21),预示信徒在神面前的洁净。 三、会幕、圣殿、基督的关系:预表与成全 📖 希伯来书 9:1-10——基督的更美圣所 1. 会幕与圣殿的限制 会幕和圣殿中的礼仪只能暂时遮盖人的罪 ,无法彻底洁净人的良心(希伯来书 9:9)。 至圣所一年仅能进入一次 ,象征人与神的关系仍受限制。 2. 基督是更美的会幕与圣殿 耶稣是新的大祭司,进入更美的圣所 (希伯来书 9:...

从会幕到心灵的荣耀——解析《特撒》(Tisa)与对应的先知书和新约书信的主题联系

从会幕到心灵的荣耀——解析《特撒》(Tisa)与对应的先知书和新约书信的主题联系 📖 本周托拉部分: 《特撒》(Tisa) (出埃及记 30:11–34:35) 对应的哈夫托拉: 列王纪上 18:1-39 新约相关经文: 哥林多后书 3:1-18 这些经文虽然来自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它们的核心主题紧密相连—— 神的同在、敬拜的忠诚、悖逆与悔改,以及神的荣耀如何转化人的生命 。 1️⃣ 托拉部分:《特撒》(Tisa)——金牛犊的悖逆与摩西的面容发光 📖 出埃及记 32:1-6 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焦急等待摩西,因等待不耐烦,他们向亚伦要求 制造金牛犊 ,将其当作神来敬拜。 这是以色列人对神的严重悖逆 ,他们刚刚经历出埃及的神迹,却立刻转向偶像崇拜。 📖 出埃及记 33:12-23 摩西在以色列人的失败后,为他们代求,祈求神的同在继续与他们同行。 神应允,但摩西进一步祈求 “求祢显出祢的荣耀” (33:18)。 神让摩西在磐石穴中,只能看到祂的“背影”, 象征人无法直接见神的全然荣耀 。 📖 出埃及记 34:29-35 当摩西从山上下来时,因与神的亲密相交, 他的面容发光 。 以色列人因惧怕摩西的光辉,他不得不戴上帕子。 🔍 核心主题: 人的 悖逆与偶像崇拜 阻隔了人与神的关系。 神的 怜悯与赦免 带来更新。 摩西的面容发光 预示着神的荣耀如何影响属祂的人。 2️⃣ 先知书:列王纪上 18:1-39——以利亚与巴力先知的对决 📖 列王纪上 18:21 以利亚对众百姓说:“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若耶和华是神,就当顺从耶和华;若巴力是神,就当顺从巴力。” 🔍 背景: 以色列王亚哈娶了外邦公主耶洗别,引入巴力崇拜,使以色列人陷入偶像敬拜。 以利亚作为神的先知,挑战巴力的先知 在迦密山上献祭求火降临 。 结果,巴力的先知求告无效,而耶和华的火降下,烧尽燔祭, 显明神的真实与大能 。 🔍 与《特撒》的联系: 以色列人的 偶像崇拜 (拜金牛犊 vs. 拜巴力)。 神的仆人(摩西、以利亚)带领百姓回归神。 神用 荣耀显现 (摩西的发光面容 vs. 火从天降),显明祂才是唯一的真神。 📖 列王纪上 18:39 众百姓看见,就俯伏在地,说:“耶和华是神!耶和华是神!” 🔍 核心主题: 人 心持两意 ,容易偏离对神的忠诚。 神的荣耀显现 引导人回转 ,归向神。 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