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新约”的博文

从会幕到心灵的荣耀——解析《特撒》(Tisa)与对应的先知书和新约书信的主题联系

从会幕到心灵的荣耀——解析《特撒》(Tisa)与对应的先知书和新约书信的主题联系 📖 本周托拉部分: 《特撒》(Tisa) (出埃及记 30:11–34:35) 对应的哈夫托拉: 列王纪上 18:1-39 新约相关经文: 哥林多后书 3:1-18 这些经文虽然来自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它们的核心主题紧密相连—— 神的同在、敬拜的忠诚、悖逆与悔改,以及神的荣耀如何转化人的生命 。 1️⃣ 托拉部分:《特撒》(Tisa)——金牛犊的悖逆与摩西的面容发光 📖 出埃及记 32:1-6 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焦急等待摩西,因等待不耐烦,他们向亚伦要求 制造金牛犊 ,将其当作神来敬拜。 这是以色列人对神的严重悖逆 ,他们刚刚经历出埃及的神迹,却立刻转向偶像崇拜。 📖 出埃及记 33:12-23 摩西在以色列人的失败后,为他们代求,祈求神的同在继续与他们同行。 神应允,但摩西进一步祈求 “求祢显出祢的荣耀” (33:18)。 神让摩西在磐石穴中,只能看到祂的“背影”, 象征人无法直接见神的全然荣耀 。 📖 出埃及记 34:29-35 当摩西从山上下来时,因与神的亲密相交, 他的面容发光 。 以色列人因惧怕摩西的光辉,他不得不戴上帕子。 🔍 核心主题: 人的 悖逆与偶像崇拜 阻隔了人与神的关系。 神的 怜悯与赦免 带来更新。 摩西的面容发光 预示着神的荣耀如何影响属祂的人。 2️⃣ 先知书:列王纪上 18:1-39——以利亚与巴力先知的对决 📖 列王纪上 18:21 以利亚对众百姓说:“你们心持两意要到几时呢?若耶和华是神,就当顺从耶和华;若巴力是神,就当顺从巴力。” 🔍 背景: 以色列王亚哈娶了外邦公主耶洗别,引入巴力崇拜,使以色列人陷入偶像敬拜。 以利亚作为神的先知,挑战巴力的先知 在迦密山上献祭求火降临 。 结果,巴力的先知求告无效,而耶和华的火降下,烧尽燔祭, 显明神的真实与大能 。 🔍 与《特撒》的联系: 以色列人的 偶像崇拜 (拜金牛犊 vs. 拜巴力)。 神的仆人(摩西、以利亚)带领百姓回归神。 神用 荣耀显现 (摩西的发光面容 vs. 火从天降),显明祂才是唯一的真神。 📖 列王纪上 18:39 众百姓看见,就俯伏在地,说:“耶和华是神!耶和华是神!” 🔍 核心主题: 人 心持两意 ,容易偏离对神的忠诚。 神的荣耀显现 引导人回转 ,归向神。 真正的...

妥拉段落《叶忒罗》、先知书《以赛亚书》与新约《马太福音》的主题联结

  妥拉段落《叶忒罗》、先知书《以赛亚书》与新约《马太福音》的主题联结 本周的妥拉段落《叶忒罗》记载了以色列民在西奈山接受十诫的历史性时刻。这是上帝亲自向祂的子民启示祂的律法,标志着以色列与上帝立约的关系正式确立。与此同时,先知书《以赛亚书》6:1–7:6和9:6–7以及新约《马太福音》5:8–20也呼应了这一神圣启示的主题,并进一步探讨了人类对上帝律法的回应与责任。 1. 神圣启示与人类回应 在《叶忒罗》中,上帝通过雷声、闪电和角声在西奈山显现,向以色列民颁布十诫(出埃及记19:16–20)。这一场景展现了上帝的威严与圣洁,同时也要求以色列民以敬畏和顺服的心回应。上帝的话语不仅是律法,更是生命的指引。 同样,在《以赛亚书》6章中,先知以赛亚在异象中看见上帝坐在宝座上,天使呼喊“圣哉,圣哉,圣哉”。以赛亚意识到自己的不洁,但在上帝洁净他之后,他愿意回应上帝的呼召,成为祂的使者。这一场景与西奈山的启示相呼应,都强调了人类在上帝圣洁面前的谦卑与顺服。 在新约《马太福音》5:8–20中,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教导门徒:“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马太福音5:8)这里,“清心”不仅指内心的纯洁,也指向对上帝律法的全然顺服。耶稣进一步强调,祂来不是要废掉律法,而是要成全律法(马太福音5:17)。这表明,新约与旧约在神圣启示的主题上是一脉相承的。 2. 律法与道德责任 《叶忒罗》中的十诫不仅是宗教律法,也是道德生活的基石。它要求以色列民在人际关系中体现公义、诚实与爱。例如,“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等诫命,直接关乎社会的道德秩序。 在《以赛亚书》6:5中,以赛亚因自己的不洁和百姓的罪而深感痛苦。上帝洁净他后,差遣他去警告百姓悔改,否则将面临审判。这表明,上帝的律法不仅是外在的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要求。 耶稣在《马太福音》5:20中强调:“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这里,耶稣指出,真正的义不仅仅是遵守律法的字句,更是从内心活出上帝的爱与公义。祂教导门徒要超越表面的行为,追求内心的完全。 3. 上帝的国度与弥赛亚的应许 《叶忒罗》中的西奈山启示预示了上帝国度的降临。十诫的颁布不仅是给以色列民的,也是给全人类的,因为上帝是万国的君王。 在《以赛亚书》9:6–7中,先知预言了一位弥赛亚的降临:“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

感恩与宽恕:从旧约与新约教导中学习实践行动

感恩与宽恕:从旧约与新约教导中学习实践行动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复杂的人际关系、冲突和分离。无论是职场中的离别,还是个人之间的误解,如何以感恩和宽恕的心态去面对这些挑战,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功课。从 旧约圣经 到 新约圣经 ,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感恩、宽恕和爱的智慧。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讨论和实践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传播善意。 旧约的教导:从埃及的金银到宽恕的诫命 在《出埃及记》的“波”(Bo)段落中,以色列人在离开埃及时,按照上帝的指示向埃及邻居索取金银和衣物(出埃及记12:35-36)。这些物品是埃及人自愿给予的,因为上帝使以色列人在埃及人眼前蒙恩。这些金银后来成为以色列人在旷野中的重要资源,但也带来了考验——部分金银被用来制造 金牛犊 (出埃及记32章),成为以色列人背离上帝的一大罪过。 旧约传统对此事件有深刻的解释: 神圣的补偿 :这些金银是以色列人作为奴隶在埃及劳作数百年的补偿。这是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应许的实现——他的后代将带着大量财物离开埃及(创世记15:14)。 财富的双刃剑 :这些金银既是祝福,也是考验。当以色列人用它们制造金牛犊时,暴露了他们灵性上的软弱和对上帝信心的缺乏。这提醒我们,物质财富本身并非罪恶,但若使用不当,可能带来道德和灵性上的挑战。 此外,在《申命记》23:8中,上帝命令以色列人:“不可憎恶埃及人,因为你在他的地上作过寄居的。”这一诫命提醒以色列人,尽管他们在埃及经历了苦难,但不应将仇恨指向普通埃及人,而是应记住他们在离开时收到的礼物。这一教导强调了 感恩 和 宽恕 的重要性,即使面对曾经的压迫者。 新约的教导:爱你的敌人 在新约圣经中,耶稣在《马太福音》5:43-48中教导:“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一教导与旧约的诫命不谋而合,都呼吁人们超越仇恨,选择爱与宽恕。 耶稣进一步解释说,上帝让阳光照好人,也照坏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因此,我们应当效仿上帝的完全,以无私的爱对待所有人,包括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 实践行动:从理论到生活 这些教导不仅仅是理论,它们可以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动。以下是一些建议: 为离职员工举办欢送会 当员工离开公司时,为他们举办一个欢送会,表达对他们贡献的感谢。这不仅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能帮助缓解离别可能带...

妥拉段落《瓦埃拉》、对应的哈夫塔拉(以西结书28:25–29:21)与新约启示录16:1–21的联系

本周妥拉段落《瓦埃拉》、对应的哈夫塔拉(以西结书28:25–29:21)与新约启示录16:1–21的联系 本周的妥拉段落《瓦埃拉》(出埃及记6:2–9:35)、对应的哈夫塔拉(以西结书28:25–29:21)以及新约经文(启示录16:1–21)在主题上有着深刻的联系。这些经文都涉及 神圣的审判、人心的刚硬,以及神的主权最终胜过人类的傲慢与压迫 。让我们探讨这些经文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如何教导我们关于神的公义和通往真正自由的道路。 1. 妥拉段落:《瓦埃拉》(出埃及记6:2–9:35) 在《瓦埃拉》中,我们看到摩西与法老之间的对抗开始,最终以七灾的降临为高潮。主要主题包括: 神的主权:  神通过揭示祂的名字(YHVH)并通过十灾展示祂对创造的掌控。 法老心的刚硬:  法老的固执和傲慢导致了他的失败,因为他一再拒绝让以色列人离开。 以色列人的解放:  十灾既是对埃及的审判,也是以色列人走向自由的步骤。 核心信息:  神的大能是至高无上的,祂的公义将胜过人类的压迫与骄傲。 2. 哈夫塔拉:以西结书28:25–29:21 哈夫塔拉段落选自以西结书,其主题与《瓦埃拉》相呼应,聚焦于神对埃及及其统治者的审判。以下是它们的联系: 对埃及和法老的审判 以西结书28:25–26提到神将分散的以色列人聚集起来,并将他们带回自己的土地,强调神对祂的约的信实。 以西结书29:1–16包含对法老的预言,将他比作一只巨大的海怪(象征傲慢与混乱),神将击败他。正如出埃及记中的法老自视为神,以西结书中的法老也因他的骄傲而受审判。 以西结书29:17–21描述了埃及作为一个国家的衰败,其财富和权力将被交给巴比伦,作为神审判的一部分。 与《瓦埃拉》的联系: 两段经文都强调了神对埃及及其统治者傲慢和压迫祂子民的审判。 出埃及记中法老心的刚硬与以西结书中法老的骄傲和失败相呼应。 两段经文都强调了神对人类统治者和国家的至高主权。 核心信息:  正如神在出埃及记中审判埃及,祂也将审判所有自高自大并压迫祂子民的国家和统治者。 3. 新约:启示录16:1–21 启示录16章描述了 七碗之灾 的倾倒,这些灾难在形式和功能上都与出埃及记中的十灾相呼应。以下是它们的联系: 七碗之灾 七碗之灾倾倒在地上,带来严重的审判:疮灾、海水变血、炙热、黑暗等(启示录16:1–11)。...

雅各生命中的“看不见”:从犹太智慧到《新约》主题的启示

  雅各生命中的 “ 看不见 ” :从犹太智慧到《新约》主题的启示 雅各( Jacob )是《圣经》中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事件,其中三次与 “ 看不见 ” 相关的经历尤为引人深思。这些事件不仅蕴含了深刻的犹太智慧,也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新约》中的一些核心主题。让我们逐一探讨这些事件及其背后的意义。 一、雅各骗取以撒的祝福(创世记 27 章) 以撒年老时眼睛昏花,看不见谁是他的长子以扫。在母亲利百加的策划下,雅各伪装成以扫,成功获得了父亲的祝福。 - 犹太智慧:   - 以撒的 “ 看不见 ” 不仅是身体上的失明,也象征了他对以扫真实属灵的 “ 盲目 ” 。犹太传统认为,以扫虽然身为长子,却不适合继承亚伯拉罕的属灵遗产,而雅各才是应许的继承者。   - 雅各的欺骗行为虽然使他得到了祝福,但也带来了多年的流离与苦难。这提醒我们,即使是出于善意的行为,也可能带来复杂的后果。 - 与《新约》的联系:   - 这一事件与《新约》中 “ 属灵继承 ” 的主题相呼应。在《罗马书》 9 章中,保罗提到神的拣选不是基于人的行为或血统,而是基于神的旨意。正如雅各虽为次子却蒙祝福,《新约》强调神的恩典超越人的传统与期望。 二、雅各在婚礼之夜被拉班欺骗(创世记 29 章) 雅各为了娶拉结,为拉班工作了七年,但在婚礼之夜,拉班却将利亚嫁给了他。这一欺骗发生在黑暗中,雅各 “ 看不见 ” 新娘的真实身份。 - 犹太智慧:   - 这一事件被视为 “ 以牙还牙 ” ( middah k’neged middah )的体现。雅各曾欺骗失明的父亲,如今在黑暗中被人欺骗。这提醒我们,行为的结果往往会以某种方式回到我们身上。   - 利亚虽起初不被雅各所爱,却成为以色列六个支派的母亲,包括犹大支派 —— 大卫王和弥赛亚的祖先。这表明,看似不幸的事件可能是神更大计划的一部分。 - 与《新约》的联系:   - 雅各的经历与《新约》中 “ 通过苦难得救赎 ” 的主题相呼应。正如雅各的苦难最终带来祝福,《罗马书》 8 章 18 节说: “ 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 ” 苦难往往是神实现祂计划的途径。 三、雅各祝福约瑟的两个儿子(创世记 48 章) 雅各年老时眼睛昏花,看不清约瑟的两个儿子。他故意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