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的博文

义与悔改

  从《申命记》1:1–3:22、以赛亚书1:1–27及使徒行传7:51–8:4看“义”与“悔改” 在犹太传统与圣经神学中,“义”( tzedakah ,צְדָקָה)与“悔改”( teshuvah ,תְּשׁוּבָה;希腊语 metanoia ,μετάνοια)是灵性生活的核心,指引个人与社群与神的关系。本文以《妥拉》周份 Devarim (《申命记》1:1–3:22)、哈夫塔拉(《以赛亚书》1:1–27)及新约(《使徒行传》7:51–8:4)为依据,深入分析 tzedakah (义/慈善)与 teshuvah / metanoia (悔改)的意义。结合希伯来原文、犹太传统(塔木德、米德拉什)、希腊语背景及非取代神学视角,本文阐明这两概念如何在以色列的盟约框架与普世信仰中交织,激励公义与灵性更新的生活。 《申命记》1:1–3:22: Tzedakah 与 Teshuvah 的盟约根基 《申命记》( Devarim ,דְּבָרִים,“话语”)是摩西对以色列的临终演讲,回顾历史、律法与神的应许,强调顺服带来祝福、悖逆招致咒诅(《申命记》1:6–8,3:20–22)。虽然 tzedakah 与 teshuvah 未在《申命记》1:1–3:22中直接出现,但其主题贯穿其中。 1. Tzedakah (צְדָקָה,义/慈善) 定义与词源 : Tzedakah 源自希伯来语词根צדק ( tzadeq ,公义、正直),意为“正义”或“正直”,在拉比传统中指履行神命令的慈善行为。不同于现代西方的“慈善”(自愿施舍), tzedakah 是宗教义务,强调赋予穷人自立能力,而非单纯的慷慨(《塔木德·巴巴·巴特拉》9a)。 《申命记》1:16–17:“要秉公审判……不可徇私。”(希伯来原文:שָׁפַטְתֶּם צֶדֶק, shafattem tzedek ,“秉公审判”)。这里的 tzedek 要求司法公正,确保弱者(如孤儿、寡妇)得到保护,反映 tzedakah 的社会正义面向。 《申命记》10:18(虽超出本周份,但与主题相关):“祂为孤儿寡妇申冤,怜爱寄居的,赐他衣食。” Tzedakah 体现神对弱者的关怀,呼召以色列效法神的公义。 在《申命记》中的体现 : 摩西在《申命记》1:12–18任命公正的领袖,确保 tzedek 在社群中实现。这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