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圣经,bible”的博文

从《B'shalach》、底波拉之歌到启示录:拯救、赞美与盼望的永恒主题

  从《B'shalach》、底波拉之歌到启示录:拯救、赞美与盼望的永恒主题 本周的妥拉部分《B'shalach》(出埃及记13:17–17:16)、对应的哈夫塔拉(士师记4:4–5:31)以及新约经文(启示录19:1–20:6)共同展现了神对祂子民的拯救、人类对神的赞美以及对最终救赎的盼望。这些经文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今天的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属灵教导。 1. 妥拉部分:《B'shalach》——信靠与拯救 《B'shalach》讲述了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在红海边面临法老军队追击的故事。摩西向百姓保证,神会为他们争战。随后,神使红海分开,以色列人得以安全通过,而法老的军队被海水淹没。得救后,以色列人唱出了《海之歌》( Shirat HaYam ),赞美神的拯救。 主要主题: 信靠神 :以色列人在绝境中学会信靠神的大能。 神的大能 :红海的分开展示了神对自然和人类力量的至高无上。 感恩与赞美 :拯救后,以色列人以歌声表达对神的感恩。 这一部分还记载了天降吗哪的故事,象征神对祂子民的供应,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靠神的供应。 2. 哈夫塔拉:底波拉之歌——勇气与赞美 哈夫塔拉选自士师记4:4–5:31,讲述了女先知底波拉和军事指挥官巴拉带领以色列人战胜迦南将军西西拉的故事。底波拉是一位智慧和勇敢的领袖,她鼓励巴拉信靠神,最终以色列人取得了胜利。战后,底波拉和巴拉唱出了《底波拉之歌》,赞美神的帮助。 主要主题: 勇气与领导力 :底波拉和巴拉展现了在困境中信靠神的勇气。 神的帮助 :神通过人类领袖施行拯救。 感恩与赞美 :胜利后,底波拉和巴拉以诗歌表达对神的感恩。 哈夫塔拉提醒我们,神常常通过人类来施行祂的计划,而我们需要以勇气和信心回应祂的呼召。 3. 新约:启示录19–20——最终的胜利与盼望 启示录19:1–20:6描述了神对邪恶势力的最终胜利。巴比伦(象征邪恶与压迫)倾覆,基督作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得胜。天上的众民唱出赞美之歌,庆祝神的公义和拯救。随后,经文提到基督作王一千年,象征神国度的最终实现和创造的恢复。 主要主题: 神的审判与胜利 :邪恶最终被击败,神的公义得以彰显。 赞美与敬拜 :天上的众民以赞美回应神的拯救。 千禧年与盼望 :基督的作王象征神应许的最终实现,带给信徒永恒的盼望。 这段经文提醒我们,无论当下的世界...

尼散月的意义与分析

  尼散月的意义与分析 在本周的《妥拉》段落《波》中, 出埃及记 12:2  提到: “你们要以本月为正月,为一年之首。” 这节经文确立了 尼散月 (Nissan,也称为  Aviv )作为犹太历的第一个月。这一规定不仅是一个时间上的调整,更蕴含着深刻的精神和历史意义。 1. 新的开始 将尼散月定为第一个月,象征着以色列人身份和命运的重大转变。在此之前,他们一直是埃及的奴隶,生活在法老的压迫之下。通过建立新的历法,上帝为以色列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一个以他们的解放和与上帝的关系为基础的时间框架。 这一举动表明,出埃及不仅是以色列人身体上的解放,更是他们精神和存在意义上的重生。 2. 上帝的主权 新历法的建立是上帝对时间和历史的主权的宣告。在古代,历法通常与农业周期或君王的统治相关。通过以出埃及为基础建立历法,上帝表明,犹太人的时间观念现在与神圣的奇迹和盟约历史紧密相连,而不是依赖于人类或自然的力量。 这也反映了犹太人不再受法老统治,而是归于上帝的主权之下。 3. 救赎之月 尼散月是出埃及的月份,是以色列人从奴役中被救赎的时刻。通过将其定为第一个月,《妥拉》强调了救赎在犹太人经历中的核心地位。每年,犹太历的循环都以对上帝解放大能的提醒开始。 这一意义进一步体现在逾越节(Passover)的庆祝中,逾越节正是纪念出埃及的节日,定在尼散月。每年的逾越节都是一次对救赎的重温,确保自由和信仰的教训永不遗忘。 4. 奇迹的历法 犹太历不仅是一个标记时间的方式,更是一个纪念和重演上帝奇迹的框架。通过以尼散月为一年之始,《妥拉》确保犹太人每年首先回忆的是出埃及的奇迹。这为全年定下了基调,提醒他们上帝在历史中的存在和干预。 犹太历的阴阳合历性质也反映了这一主题,因为它需要定期调整以使阴历月与阳历年对齐,象征着神圣秩序与自然秩序的和谐。 5. 行动的呼召 将尼散月定为第一个月的命令是在以色列人仍在埃及时发出的,甚至在他们实际出埃及之前。这表明,以色列人被呼召积极参与他们的救赎。通过采用这一新历法,他们正在接受自己作为自由人的身份,即使他们尚未离开埃及。 这教导了一个关于信仰与行动的重要功课:救赎始于视角的转变和对上帝旨意的承诺。 6. 与未来的联系 将尼散月定为第一个月也指向未来的救赎。正如出埃及是第一次救赎,犹太传统认为最终的救赎(弥赛亚的到来)也将发...

妥拉段落“波”(Bo)、《哈夫塔拉》与《新约·罗马书》9:14-29的主题比较

  妥拉段落“波”(Bo)、《哈夫塔拉》与《新约·罗马书》9:14-29的主题比较 在犹太教的传统中,《妥拉》段落“波”(《出埃及记》10:1–13:16)与对应的《哈夫塔拉》(《耶利米书》46:13–28)以及《新约·罗马书》9:14-29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这些经文共同探讨了 神的主权 、 审判与怜悯 、 选民的拣选 等核心主题。以下我们将详细分析这些主题,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联。 1. 《妥拉》段落“波”的主题 核心主题:  埃及的最后几灾与以色列人的出埃及。 本段描述了最后三灾(蝗灾、黑暗之灾和长子之死)以及逾越节的设立。 强调了神对法老和埃及的权能、祂对以色列的约的信实,以及以色列人从奴役中得救赎。 关键主题包括 神的审判 、 救赎 ,以及 以色列作为神选民的拣选 。 2. 《哈夫塔拉》(《耶利米书》46:13–28)的主题 核心主题:  神对埃及的审判与对以色列的恢复应许。 《哈夫塔拉》呼应了《妥拉》段落,聚焦于神对埃及的权能和对以色列的拯救。 耶利米预言埃及的覆灭,让人联想到十灾,同时也向以色列保证神的保护和复兴。 关键主题包括 神的主权 、 公义 ,以及 对约的信实 。 3. 《罗马书》9:14-29的主题 核心主题:  神在拣选与怜悯中的主权。 保罗讨论了神有权选择向谁施怜悯,并以法老为例说明神如何使人心刚硬以彰显祂的权能(《罗马书》9:17,引用《出埃及记》9:16)。 他强调神的怜悯不是基于人的行为,而是基于祂的主权旨意。 关键主题包括 神的拣选 、 怜悯 ,以及 公义 。 三部分经文的联系 神的主权与审判: 在“波”段落中,神通过十灾和使法老心刚硬彰显了祂的主权。 在《哈夫塔拉》中,神的主权体现在对埃及的审判和对以色列的复兴应许中。 在《罗马书》9章中,保罗强调神的主权体现在祂选择向谁施怜悯(如以色列),并使谁的心刚硬(如法老),以成就祂的旨意。 拣选与立约: “波”段落强调了以色列作为神选民的拣选,从奴役中被救赎并分别为圣。 《哈夫塔拉》重申了神对以色列的约的信实,即使在对列国施行审判时也是如此。 《罗马书》9章探讨了拣选的概念,表明神对以色列(以及延伸至基督里的信徒)的拣选是基于祂的怜悯和旨意,而非人的行为。 怜悯与公义: 在“波”段落中,神的公义体现在十灾中,而祂的怜悯体现在逾越节中对以色列的保护。 ...

希伯来书11:8-12的主题分析

  希伯来书 11:8-12 的主题分析:从希腊文、希伯来文和叙利亚文译本的角度 希伯来书 11:8-12 是 “ 信心篇章 ” 中的一部分,重点讲述了亚伯拉罕和撒拉的信心。这段经文通过亚伯拉罕和撒拉的例子,强调了 信心是对神应许的顺服与信靠 ,即使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本文将从希腊文原文出发,结合希伯来文(旧约)和叙利亚文(《别西大译本》)的翻译,深入探讨这段经文的主题,并特别关注 “ 帐篷 ” 与 “ 房屋 ” 的象征意义。 希腊文分析:信心与神的应许 希腊文原文强调了 信心是对神呼召的顺服 ,即使在未知和不可能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以下是关键主题的解析: 信心作为顺服(第 8 节): 希腊文: Πίστει καλούμενος Ἀβρὰμ ὑπήκουσεν ἐξελθεῖν... 翻译: “ 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 ...” 动词   ὑπήκουσεν (hypēkousen)   意为 “ 顺服 ” ,突出了亚伯拉罕对神呼召的立即回应,即使他不知道要去哪里。 信心作为旅程(第 9 节): 希腊文: Πίστει παρῴκησεν εἰς γῆν τῆς ἐπαγγελίας... 翻译: “ 他因着信,就在应许之地作客 ...” 动词   παρῴκησεν (parōkēsen)   意为 “ 寄居 ” 或 “ 作客 ” ,表明亚伯拉罕在应许之地过着客旅的生活,显明他对神未来应许的信靠。 信心与神的奇迹(第 11-12 节): 希腊文: Πίστει καὶ αὐτὴ Σάρρα στεῖρα δύναμιν εἰς καταβολὴν σπέρματος ἔλαβεν... 翻译: “ 因着信,连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也能怀孕 ...” 短语   δύναμιν εἰς καταβολὴν σπέρματος (dynamin eis katabolēn spermatos)   强调了神在撒拉身上的超自然作为,因为她原本是不能生育的。 信心与后裔的应许(第 12 节): 希腊文: διὸ καὶ ἀφ’ ἑνὸς ἐγεννήθησαν... 翻译: “ 所以从一个仿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孙 ...” 短语   ἀφ’ ἑνὸς (aph’ 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