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圣灵重生”的博文

从死亡到生命

  从死亡到生命:在《胡卡特》、士师记11章与约翰福音3章中的洁净、拯救与重生主题 引言 每一周的妥拉读经,传统上都会配有一段先知书(Haftarah)的选读,许多神学家和信徒也习惯将其与新约进行呼应与对照。本周的妥拉〈胡卡特〉(民数记19:1–22:1)介绍了神秘的 红母牛 洁净条例,并讲述了关于死亡、代际转换和旷野行程的叙事。先知书选自 士师记11:1–33 ,描述了 被众人弃绝的耶弗他 如何被召回拯救以色列,却因他不慎的誓言导致一场悲剧。而新约中 约翰福音3:1–21 的记载,则是 耶稣与尼哥底母 夜谈生命与重生的核心段落。 尽管这三段经文历史背景和文体各异,但它们在神学与属灵主题上却深刻交汇,特别是围绕: 借死亡而来的生命 洁净与转变的代价 神如何使用“出人意料”的方式带来拯救 一、〈胡卡特〉:透过死亡带来洁净 妥拉:民数记19:1–22:1 〈胡卡特〉开篇即描述了令人困惑的 红母牛条例 (民数记19章)。这是一条“律例”( chok )——即无法用理性解释的神圣命令。一头全红、无残疾、未负轭的母牛,被带到营外焚烧,其灰与“活水”调和,洒在接触过死尸而成为不洁之人身上。 讽刺的是: 焚烧与处理母牛之人反而成为不洁 ,而 接触死亡之人则因这“死亡的灰”被洁净 。神以死亡作为通向生命之路。 在本段经文中,我们还读到 米利暗之死、摩西和亚伦的失败、以及亚伦之死 ——旷野世代正在走向尾声。在死亡与失落中,神依然赐下水源、击败敌王,暗示着希望与延续。 主题:神在“死亡”中带来洁净与盼望,生命往往透过死亡而来。 二、士师记11章:拯救者的代价 先知书:士师记11:1–33 耶弗他是妓女的儿子,被同父异母的兄弟赶出家门,沦为亡命之徒。但当以色列在亚扪人手下受苦时,众长老竟去请他回来作领袖。他这位 被弃绝者成了拯救者 。 战前,耶弗他向耶和华许下 鲁莽的誓言 :“凡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的,我必将他献上为燔祭。”(士11:31)结果,迎接他的是他的独生女。 传统对此事件有两种解释:一是他真的将女儿献上为燔祭;二是他将女儿终身奉献为童女。无论哪种,这段故事凸显一个主题: 救恩虽然临到,但人的方式和誓言可能带来破碎与悲剧 。 主题:神使用被人弃绝之人施行拯救,但人自以为虔诚的方式若偏离神心意,可能带来毁灭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