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 15:1–6

 

📖 罗马书 15:1–6 中文逐节直译(含完整希腊文)


15:1

Ἡμεῖς δὲ οἱ δυνατοί ὀφείλομεν τὰ ἀσθενήματα τῶν ἀδυνάτων βαστάζειν καὶ μὴ ἑαυτοῖς ἀρέσκειν.

直译:
我们这些 强壮的(οἱ δυνατοί),必须(ὀφείλομεν,应当承担之义)背负(βαστάζειν,承担重担)软弱者(τῶν ἀδυνάτων) 的软弱之处,而不要讨自己的喜悦(μὴ ἑαυτοῖς ἀρέσκειν)。

关键字:

  • δυνατοί / ἀδύνατοι:不是能力,而是“对饮食与日子无焦虑 vs 遵守饮食与日子的人”。

    • derived from Tucker, ch. 8 “The Weak and the Strong”。

    • = 多数是外邦信主者

    • = 多数是犹太信主者(守饮食、日子)

  • ὀφείλομεν:带“责任 / 义务”色彩。
    → 保罗说这不是“可选”,是盟约群体责任。


15:2

ἕκαστος ἡμῶν τῷ πλησίον ἀρεσκέτω εἰς τὸ ἀγαθὸν πρὸς οἰκοδομήν.

直译:
我们每一个人要取悦自己的邻舍,使之得到益处(εἰς τὸ ἀγαθὸν),为着建造(πρὸς οἰκοδομήν)。

关键点:

  • “取悦邻舍”不是讨好,而是“让对方得益处”。

  • 与前节构成平行:不要取悦自己 → 要建造他人。


15:3

καὶ γὰρ ὁ Χριστὸς οὐχ ἑαυτῷ ἤρεσεν, ἀλλὰ καθὼς γέγραπται· Οἱ ὀνειδισμοὶ τῶν ὀνειδιζόντων σε ἐπέπεσον ἐπ᾽ ἐμέ.

直译:
因为连 基督(ὁ Χριστός) 也不讨自己的喜悦,正如经上所记:
“辱骂你的那些人的辱骂,落在我身上。”

(引用诗篇 69:9)

解析:

  • 保罗以 弥赛亚的受辱 作为强者必须顾念弱者的根基。

  • derived from Tucker: 保罗将“弥赛亚的忍受”作为跨族群合一的范式(ch. 6–8)。


15:4

ὅσα γὰρ προεγράφη, εἰς τὴν ἡμετέραν διδασκαλίαν ἐγράφη, ἵνα διὰ τῆς ὑπομονῆς καὶ διὰ τῆς παρακλήσεως τῶν γραφῶν τὴν ἐλπίδα ἔχωμεν.

直译:
因为凡先前所写的(预先写下的圣经),都是为我们的教导所写,
使我们借着 忍耐(ὑπομονή)经文所赐的安慰(παράκλησις) 可以持有盼望。

重点:

  • “经文”= 旧约 → 外邦信徒也被纳入这共同的故事里。

  • Tucker(derived from ch. 6)指出:

    • 保罗要外邦信徒承认他们被接入 以色列的盼望故事


15:5

Ὁ δὲ Θεὸς τῆς ὑπομονῆς καὶ τῆς παρακλήσεως δῴη ὑμῖν τὸ αὐτὸ φρονεῖν ἐν ἀλλήλοις κατὰ Χριστὸν Ἰησοῦν.

直译:
愿那赐忍耐与安慰的上帝,使你们彼此之间按着基督耶稣,思念相同(τὸ αὐτὸ φρονεῖν)。

关键点:

  • φρονεῖν = “心态 / 价值观的一致”。

  • 保罗不是要求“文化一致”,而是“弥赛亚式的彼此接纳一致”。

    • derived from Tucker: 罗马书 14–15 的核心不是饮食,而是跨族群的 共处


15:6

ἵνα ὁμοθυμαδὸν ἐν ἑνὶ στόματι δοξάζητε τὸν Θεὸν καὶ Πατέρα τοῦ Κυρίου ἡμῶν 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

直译:
使你们可以同心合意(ὁμοθυμαδὸν),用一个口向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归荣耀。

重点:

  • “一个口”=礼仪语言统一?不是。

  • 指:犹太 + 外邦 → 一个敬拜的声音。

    • derived from Tucker(ch. 8):
      这是保罗在罗 15 的多民族敬拜愿景。


📘 保罗为何写 15:1–6?——整体背景总结

1. 与罗 14 相接:弱与强的张力延续

  • 罗 14:饮食、日子

  • 罗 15:强者必须承担弱者

  • 主题不变:族群差异下的同一体


2. 以色列盟约身份没有被取消(反取代论视角)

保罗视犹太信徒仍然是:

  • 承载经文

  • 承载盼望

  • 承载习俗(饮食、节期)

  • 弥赛亚先临之民

→ 外邦人是后来加入的,而不是替代者。

derived from Tucker, ch. 1, 3, 8.


3. 保罗要求外邦强者“效法弥赛亚”

因为基督承担辱骂
→ 外邦强者也必须承担弱者(犹太信徒)。


4. 目标是“多族群同一口赞美神”

保罗的愿景:
犹太 + 外邦 → 一个合一的敬拜共同体。


📚 来源标注

所有关于“弱者强者”、“跨族群结构”、“以色列盟约身份延续”的观点均:
derived from J. Brian Tucker, Reading Romans after Supersessionism, ch. 1, 3, 8.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基路伯

献给阿撒泻勒:亚哈雷·莫特经文中替罪羊的深意

使徒行传2:14–47详解:希腊文剖析、旧约引用与犹太背景透视(逐节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