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ns 6:12–18

 

📖 Romans 6:12–18

原文、直译与圣约语境注释


✅ 第12节

Μὴ οὖν βασιλευέτω ἡ ἁμαρτία ἐν τῷ θνητῷ ὑμῶν σώματι,
εἰς τὸ ὑπακούειν ταῖς ἐπιθυμίαις αὐτοῦ·

所以,不要让**罪(ἡ ἁμαρτία)在你们必死的身体(τὸ θνητὸν σῶμα)**中作王,
使你们顺从它的私欲(ἐπιθυμίαις)。

📘 词汇解析:

  • βασιλευέτω (imperative present active) — “作王、掌权”。
    → 保罗将“罪”人格化,描绘它如同一位王统治身体这个领域。

  • τὸ θνητόν — “必死的”,强调肉体的脆弱、受罪侵蚀的状态。
    这呼应创世记堕落后人类的死亡状态(创3:19)。

  • ἐπιθυμίαις — “私欲、欲望”,并非单指性欲,而是不受圣约约束的欲望统治

✡️ 圣约背景:

在犹太思想中,罪不只是“做错事”,而是一种王权领域(מלכות החטא)。
保罗并不是劝人“多做好事”,而是在提醒:不要再回到埃及那位王(罪)的辖制之下
👉 这与出埃及后的以色列呼应:“不可再回埃及作奴仆”。


✅ 第13节

μηδὲ παριστάνετε τὰ μέλη ὑμῶν ὅπλα ἀδικίας τῇ ἁμαρτίᾳ,
ἀλλὰ παραστήσατε ἑαυτοὺς τῷ θεῷ ὡς ἐκ νεκρῶν ζῶντας,
καὶ τὰ μέλη ὑμῶν ὅπλα δικαιοσύνης τῷ θεῷ.

也不要将你们的肢体献给罪,作为不义的兵器;
倒要把自己献给神,好像从死里复活的人,
并将你们的肢体献给神,作公义的兵器。

📘 词汇解析:

  • παριστάνετε(present imperative)— “交付、献上”,含“主动献身”之意。

  • μέλη — “肢体、身体各部分” → 代表整个人的行动力

  • ὅπλα — “兵器、工具”,字面上是军事用语。
    → 肢体不是中立的,它会被用来服侍某个“主”。

  • ἀδικίας / δικαιοσύνης — “不义 / 公义”,在保罗语境中具有**圣约忠信(covenant loyalty)**的含义,而不仅仅是道德对错。

🕎 圣约背景:

  • “献上自己”呼应利未记献祭的语言:被分别为圣的是归神的。

  • “兵器”呼应以色列作为神军队的形象(出埃及记12–14章)。
    他们脱离法老王的兵役,进入神的军队事奉。

👉 保罗在这里建立了属灵忠诚的对比
服事罪 → 兵器为不义;
服事神 → 兵器为公义。


✅ 第14节

ἁμαρτία γὰρ ὑμῶν οὐ κυριεύσει,
οὐ γάρ ἐστε ὑπὸ νόμον ἀλλὰ ὑπὸ χάριν.

因为罪必不能再作你们的主,
因你们不在律法之下,而是在恩典之下。

📘 关键词:

  • κυριεύσει — “掌权、作主”,与前面的 βασιλευέτω 相呼应。

  • ὑπὸ νόμον / ὑπὸ χάριν — “在律法之下 / 在恩典之下”

⚠️ 难点解释:

这句经文容易被误解成“恩典取代律法”,但在保罗语境中不是废弃律法,而是说:

“我们不再在律法作为定罪机制的主权下,而是在神的恩典统治之下。”

✡️ 犹太背景:
“在律法之下”指的是在律法之刑罚主权下,就像以色列在被掳、审判时被“托付”给外邦统治一样。
“在恩典之下”则意味着:回归神的直接统治,不再受罪的控告辖制。

👉 换句话说,这里不是“律法 vs 恩典”的对立,而是“罪的主权 vs 神的恩典主权”。


✅ 第15节

Τί οὖν; ἁμαρτήσωμεν ὅτι οὐκ ἐσμὲν ὑπὸ νόμον ἀλλὰ ὑπὸ χάριν;
μὴ γένοιτο!

那么我们可以犯罪吗?因为我们不在律法之下,而在恩典之下?
绝对不可!

📘 关键词:

  • Τί οὖν — “那么” → 保罗惯用设问结构。

  • μὴ γένοιτο — “绝对不可!”(强烈否定),是保罗最有力的反驳用语之一。

🕎 圣约背景:
保罗预见读者的误解:

“既然不在律法下,是不是想怎么活就怎么活?”
他回答:不!因为这不是“自由放纵”,而是“更高主权的归属”。


✅ 第16节

οὐκ οἴδατε ὅτι ᾧ παριστάνετε ἑαυτοὺς δούλους εἰς ὑπακοήν,
δοῦλοί ἐστε ᾧ ὑπακούετε,
ἤτοι ἁμαρτίας εἰς θάνατον, ἢ ὑπακοῆς εἰς δικαιοσύνην;

难道你们不知道吗?你们将自己献给谁作奴仆听从他,
你们就是那位的奴仆:
或是罪的奴仆,以至于死,
或是顺服的奴仆,以至于义。

📘 关键词:

  • δοῦλος — “奴仆”,在罗马世界是法律上的从属身份。
    → 保罗用这个社会现实比喻属灵主权的归属

  • εἰς θάνατον / εἰς δικαιοσύνην — “通向死亡 / 通向义”
    这里的“义”有圣约关系恢复的含义,而不仅仅是“道德正直”。

✡️ 背景补充:

  • 罗马社会中,奴仆必须单一效忠于主,不可能同时侍奉两位主人。

  • 保罗延续耶稣“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的原则(太6:24)。

  • 这节经文深受 出埃及叙事 的塑造:
    以色列从法老的奴役转入耶和华的事奉(עַבְדֵי יְהוָה)。


✅ 第17节

χάρις δὲ τῷ θεῷ ὅτι ἦτε δοῦλοι τῆς ἁμαρτίας,
ὑπηκούσατε δὲ ἐκ καρδίας εἰς ὃν παρεδόθητε τύπον διδαχῆς,

感谢神!你们从前是罪的奴仆,
如今却从心里顺服了所传给你们教导的样式(τύπον διδαχῆς)。

📘 关键词:

  • ἐκ καρδίας — “从心里”,强调内在的转变,而非仅外在服从。

  • τύπον διδαχῆς — “教义的模式 / 教导的模范”
    → 早期教会或犹太弥赛亚团体的信仰宣告与生活准则。

✡️ 圣约背景:
这呼应耶利米书31:33的预言:“我要将我的律法写在他们心上。”
→ 保罗在此强调:圣约的顺服不再只是外在规条,而是发自心灵的忠信


✅ 第18节

ἐλευθερωθέντες δὲ ἀπὸ τῆς ἁμαρτίας,
ἐδουλώθητε τῇ δικαιοσύνῃ.

你们既从罪中得了释放,
就作了义的奴仆。

📘 关键词:

  • ἐλευθερωθέντες — “被释放”,呼应出埃及(Exodus)主题。

  • ἐδουλώθητε — “成为奴仆”,不是“彻底自由”,而是主权转换

✡️ 圣约神学:
这节经文很容易被现代人误解为“自由主义的释放”,
但保罗的意思是:你们不再作罪的奴仆,而成为神义的奴仆
这正是以色列在西奈山立约时的逻辑:
“你们不再属于法老,而是属于耶和华。”


🧭 保罗逻辑结构图(罗 6:12–18)

旧主权状态新主权状态
罪(ἁμαρτία)作王奴仆、私欲辖制、走向死亡神的恩典作王顺服、义的奴仆、走向生命
献肢体为兵器不义献肢体为兵器公义
外在律法下定罪恩典统治圣约心律法
法老的奴役(象征)出埃及前神的军队(象征)出埃及后

✡️ “后取代论”视角下的理解

  • 保罗没有废弃以色列的圣约图像,而是重新解释

    • 出埃及 → 洗礼、脱离罪

    • 法老 → 罪作王

    • 西奈立约 → 新约“心的顺服”

    • 神军队 → 公义的兵器

  • 信徒被释放后并非成为“无主之人”,
    而是重新被带入神的圣约主权之下。
    这正是以色列作为“祭司的国度”使命的延续(出19:5–6)。


📜 难懂句式的关键解释

经文难点背景说明
v.12 “罪作王”拟人法出埃及奴役比喻罪 = 主人
v.14 “不在律法之下”常被误解为废律法圣约法与主权关系非对立,乃主权转换
v.16 “作谁的奴仆”古罗马法律概念奴隶 = 绝对效忠属灵效忠的比喻
v.17 “从心里顺服”内在转变耶利米书 31 预言律法写在心上
v.18 “义的奴仆”现代人误会“自由”旧约“属于耶和华”神国效忠身份

✨ 结语

在罗马书 6:12–18 中,保罗用非常犹太式的语言与出埃及叙事框架,解释什么是“恩典之下”的生活。

  • 这不是抛弃律法、也不是无主的自由,

  • 而是从罪的主权转向神的主权

  • 是重新进入神的圣约关系,成为“公义的兵器”,活出新以色列的使命。

📖 “你们既从罪中得了释放,就作了义的奴仆。”(罗 6:18)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基路伯

献给阿撒泻勒:亚哈雷·莫特经文中替罪羊的深意

使徒行传2:14–47详解:希腊文剖析、旧约引用与犹太背景透视(逐节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