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ns 10:5-8

 

📖 Romans 10:5

Greek:
Μωϋσῆς γὰρ γράφει ὅτι
τὴν δικαιοσύνην τὴν ἐκ τοῦ νόμου
ὅτι ὁ ποιήσας αὐτὰ ἄνθρωπος ζήσεται ἐν αὐτοῖς.

Literal CN:
因为摩西(Μωϋσῆς)写着说:
关于出于律法的义(τὴν δικαιοσύνην τὴν ἐκ τοῦ νόμου),
「那行这些事的人(ὁ ποιήσας αὐτὰ)
必将因这些事活着(ζήσεται ἐν αὐτοῖς)」。


🪔 关键词解析

  • δικαιοσύνη ἐκ τοῦ νόμου:「出于律法的义」,即顺从托拉所带来的生命与祝福(参 Leviticus 18:5)。

  • ποιήσας(动词 ποιέω):“去行” → 强调顺从的行动性。

  • ζήσεται:“将活着”,与申命记/利未记中「顺从托拉→生命」的盟约逻辑呼应。

📌 背景
这节引用 Leviticus 18:5,说明在托拉的框架中,律法之义意味着透过忠信的行为生活在神的祝福之下。
这是以色列盟约身份的传统理解。
保罗并不是否定这一点,而是在对比——当弥赛亚到来之后,神的义透过另一方式显明(信心之义)。

👉 J. Brian Tucker 的洞见:

“Paul does not deny the validity of Torah obedience within Israel’s covenant. He contrasts two modes of accessing God’s covenantal righteousness: by law and by faith in Messiah.”

📖 中文意译:

保罗并没有否定律法顺从在以色列盟约中的效力,
他是在对比两种进入神的义的路径:
律法行为与弥赛亚信心。


📖 Romans 10:6

Greek:
ἡ δὲ ἐκ πίστεως δικαιοσύνη οὕτως λέγει·
Μὴ εἴπῃς ἐν τῇ καρδίᾳ σου·
Τίς ἀναβήσεται εἰς τὸν οὐρανόν;
τοῦτ᾽ ἔστιν Χριστὸν καταγαγεῖν·

Literal CN:
但出于信心的义(ἡ δὲ ἐκ πίστεως δικαιοσύνη)却这样说:
「不要在你心里说(Μὴ εἴπῃς ἐν τῇ καρδίᾳ σου):
谁要升到天上去呢?(Τίς ἀναβήσεται εἰς τὸν οὐρανόν;)」
这就是说(τοῦτ᾽ ἔστιν),
要把基督(Χριστόν)带下来(καταγαγεῖν)。


🪔 关键词解析

  • ἐκ πίστεως δικαιοσύνη:「出于信心的义」,在保罗神学中对比律法之义。

  • 引用 Deuteronomy 30:12:摩西说「这话不是在天上,叫人去取下来」,说明神的命令已临近。

  • 保罗在此将申命记的「托拉的可近性」解释为:弥赛亚的工作已经完成,人不需「升天」把救主带下来。

📌 背景
申命记 30 是摩西在临终前对以色列说的话:
神的命令并不遥远,它已经临近、在你心里。
保罗借用这段经文来表达弥赛亚的福音也是如此:
救恩不需要人去“完成”或“寻找”,而是已经成就。

👉 Tucker 强调:

保罗引用申命记 30,不是为了废除托拉,而是因为这段经文本身就表达了盟约救赎的「可得性」
弥赛亚的到来实现了托拉的末世希望。


📖 Romans 10:7

Greek:
ἢ Τίς καταβήσεται εἰς τὴν ἄβυσσον;
τοῦτ᾽ ἔστιν Χριστὸν ἐκ νεκρῶν ἀναγαγεῖν.

Literal CN:
或说:「谁要下到深渊里去呢?」(Τίς καταβήσεται εἰς τὴν ἄβυσσον;)
这就是说,要把基督从死人中带上来(Χριστὸν ἐκ νεκρῶν ἀναγαγεῖν)。


🪔 关键词解析

  • ἄβυσσος:「深渊」,这里象征阴间(Sheol),对应申命记 30 中的“海那边”。

  • ἀναγαγεῖν:「带上来」,对应复活。

  • 保罗借用申命记的语言,将「上天取律法 / 下海取律法」的意象转化为弥赛亚的降生与复活。

📌 背景
以色列不需要“再次”去完成或寻找救恩,
因为弥赛亚的工作(降世 + 复活)已经把神的义带到他们身边。

👉 Tucker 的洞见:

“Paul does not replace Torah with Messiah; he sees Messiah as the ultimate realization of what Torah already anticipated.”

📖 中文:

保罗并非用弥赛亚替代托拉,
而是认为弥赛亚就是托拉早已预告的终点与实现。


📖 Romans 10:8

Greek:
ἀλλὰ τί λέγει; Ἐγγύς σου τὸ ῥῆμά ἐστιν
ἐν τῷ στόματί σου καὶ ἐν τῇ καρδίᾳ σου·
τοῦτ᾽ ἔστιν τὸ ῥῆμα τῆς πίστεως ὃ κηρύσσομεν·

Literal CN:
那么(ἀλλὰ τί λέγει),它说什么呢?
「这话(τὸ ῥῆμά)离你不远(Ἐγγύς σου),
就在你的口里(ἐν τῷ στόματί σου)和心里(ἐν τῇ καρδίᾳ σου)」;
这就是说(τοῦτ᾽ ἔστιν),
我们所宣讲的信心之道(τὸ ῥῆμα τῆς πίστεως ὃ κηρύσσομεν)。


🪔 关键词解析

  • ῥῆμα:「话语、信息」,引用申命记 30:14。

  • 「在你口里,在你心里」:摩西强调神的命令临近,不再遥不可及。

  • 保罗将此与「弥赛亚信心的信息」对应,
    表明:神的救恩如今与托拉一样「近在咫尺」。

📌 背景
保罗并没有对立「律法」与「信心」,
而是强调神的义早已在托拉中被应许,如今在弥赛亚里被揭示。

👉 Tucker 的洞见:

“By quoting Deuteronomy 30, Paul locates faith in Messiah within Israel’s covenantal story, not outside or against it.”

📖 中文:

保罗引用申命记 30,
是将弥赛亚的信心之道安放在以色列的盟约叙事之中
而不是将其置于盟约之外或与之对立。


🕊 难点与神学澄清

常见难点澄清
1. 律法与信心是否对立?保罗不是对立,而是对比两种进入义的路径:托拉指向的目标与弥赛亚的成就。
2. 为什么引用申命记 30?因为申命记 30 本来就强调神的救赎之道“近在咫尺”,不需靠人努力实现。
3. “上天/下海”是什么意思?保罗用此修辞表明救恩不是人类努力的结果,弥赛亚的降生与复活已经完成这一切。
4. 这是否意味着律法被废除?不。保罗认为弥赛亚是律法所指向的目标(τέλος νόμου)。申命记的应许在弥赛亚里得以实现。

📜 Tucker 的 after-supersessionism 解读要点

  1. ✡ 保罗将申命记 30 直接纳入弥赛亚叙事 → 这是盟约故事的延续。

  2. 📖 律法顺从与信心并非“取代”,而是「应许 → 成全」的关系。

  3. 🪔 弥赛亚的降生与复活,完成了神的救恩,使「话语」临近所有人。

  4. 🌿 外邦人进入的路径,并非取代以色列律法,而是参与神的义。

  5. 🕊 以色列依旧是故事的起点与承载者。


🪔 关键希腊词表

Greek中文注释
δικαιοσύνη ἐκ νόμου出于律法的义传统托拉顺从
ἐκ πίστεως δικαιοσύνη出于信心的义弥赛亚信心
ἀναβαίνω / καταβαίνω上升 / 下降修辞性引自申命记
ἄβυσσος深渊阴间,象征死亡领域
ῥῆμα话语神救赎信息,已临近
ἐν τῇ καρδίᾳ在心里神的话不再遥远

🌿 神学总结(Romans 10:5–8)

律法之义信心之义弥赛亚的成就
出于行为(顺从托拉)出于对弥赛亚的信心完成律法所预示的救赎
需“行出来”信息已“临近”降生 + 复活
属于以色列盟约框架仍根植于以色列故事向万国扩展

📖 保罗并非把信心与托拉对立,
而是通过申命记表明:

以色列早已拥有神的应许,如今这应许在弥赛亚里实现。
神的义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就在心里和口里。


🕊 应用与反思

  • 📌 神的救恩不是靠人类“上天取”或“下海找”,而是已经在弥赛亚里完成。

  • 🌿 信心并不是「外来新体系」,而是托拉盟约的实现。

  • ✨ 这使得外邦人能够进入,而以色列的故事仍在继续。

  • 🙏 我们的回应不在于“努力去完成”,而在于「信靠神已经成就的救赎」。

🪔 「这话离你不远,就在你口里、心里。」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基路伯

献给阿撒泻勒:亚哈雷·莫特经文中替罪羊的深意

使徒行传2:14–47详解:希腊文剖析、旧约引用与犹太背景透视(逐节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