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ns 10:1-4
📖 Romans 10:1
Greek:
Ἀδελφοί, ἡ μὲν εὐδοκία τῆς ἐμῆς καρδίας
καὶ ἡ δέησις πρὸς τὸν θεὸν ὑπὲρ αὐτῶν ἐστὶν εἰς σωτηρίαν.
Literal CN:
弟兄们,我心里的愿望(ἡ εὐδοκία τῆς ἐμῆς καρδίας)
并为他们(ὑπὲρ αὐτῶν)向神的祈求(ἡ δέησις πρὸς τὸν θεόν),
是要他们得救(εἰς σωτηρίαν)。
🪔 关键词解析:
-
εὐδοκία:「深切愿望、善意的心意」,表达真诚而非理性推论。
-
δέησις:「恳切的祈求」,强调祷告中的迫切。
-
ὑπὲρ αὐτῶν:「为他们」= 指以色列民族整体。
-
σωτηρία:「救恩」,此处不一定仅指“个人得救”,而是神末世性拯救计划的实现。
📌 神学背景:
保罗作为犹太人,对以色列的得救有切身负担。
这清楚表明他并没有把外邦的加入看作以色列的排除,
而是盼望全以色列参与神的救恩。
👉 Tucker 强调:
这节经文的开头,为整个 9–11 章定下「盟约延续」的情感基调,
驳斥了“保罗取代论”的解读倾向。
“Paul prays for Israel’s salvation precisely because Israel remains within God’s covenantal purposes.”
📖 中文意译:
「保罗之所以为以色列的救恩祈祷,
是因为以色列仍在神的盟约计划之中。」
📖 Romans 10:2
Greek:
Μαρτυρῶ γὰρ αὐτοῖς ὅτι ζῆλον θεοῦ ἔχουσιν,
ἀλλ᾽ οὐ κατ᾽ ἐπίγνωσιν·
Literal CN:
因为我为他们作见证(Μαρτυρῶ γὰρ αὐτοῖς),
他们有对神的热心(ζῆλον θεοῦ ἔχουσιν),
但不是按着真知识(ἀλλ᾽ οὐ κατ᾽ ἐπίγνωσιν)。
🪔 关键词解析:
-
ζῆλος:「热心、热忱、激情」。
-
在第二圣殿犹太语境中,这往往是正面价值(比如忠诚于律法、对圣殿的热忱)。
-
-
ἐπίγνωσις:「深刻、真实、透彻的认识」,比单纯的 γνώσις 更强调与神计划一致的理解。
-
保罗并不是说以色列没有信仰热情,
而是指出他们对神救赎行动的认识「不完全」。
-
📌 神学背景:
以色列民族在律法、敬虔、节期、圣殿敬拜上极有热心,
但当神的救恩在弥赛亚里显明时,这种热心却没有转化为正确的回应。
👉 Tucker 指出:
保罗并不是批评以色列「宗教虚伪」,
而是指出他们的热心缺少「对神计划的认知」,尤其是对弥赛亚的认知。
📖 Romans 10:3
Greek:
ἀγνοοῦντες γὰρ τὴν τοῦ θεοῦ δικαιοσύνην
καὶ τὴν ἰδίαν ζητοῦντες στῆσαι,
τῇ δικαιοσύνῃ τοῦ θεοῦ οὐχ ὑπετάγησαν.
Literal CN:
因为他们不认识(ἀγνοοῦντες)神的义(τὴν τοῦ θεοῦ δικαιοσύνην),
反而寻求(ζητοῦντες)建立自己的(ἰδίαν)义,
就没有顺服(οὐχ ὑπετάγησαν)神的义。
🪔 关键词解析:
-
ἀγνοοῦντες:「不认知、误解」,并非「彻底不知」。
保罗强调的是「认知上的偏差」,不是彻底不敬虔。 -
δικαιοσύνη τοῦ θεοῦ:「神的义」
-
在保罗语境中,是指神盟约信实的行动(covenant faithfulness),而非抽象的道德属性。
-
这是神主动施行救赎的方式,尤其在弥赛亚里显明。
-
-
ἰδίαν δικαιοσύνην:「自己的义」
-
即试图通过守律法的身份标志(boundary markers)确立盟约地位。
-
-
ὑποτάσσω:「顺服」,在此意为“顺服神的救赎方式”。
📌 神学背景:
保罗并不是说以色列否认神的义,
而是指出他们没有对神在弥赛亚中施行的救赎「臣服」。
👉 Tucker 的洞见:
这是「方式的冲突」,不是「盟约身份的废除」。
外邦人因信弥赛亚而进入神的义;
而以色列若坚持旧有方式、不顺服新的救赎方式,就会在石头上绊跌。
📖 Romans 10:4
Greek:
τέλος γὰρ νόμου Χριστὸς
εἰς δικαιοσύνην παντὶ τῷ πιστεύοντι.
Literal CN:
因为基督(Χριστὸς)是律法(νόμου)的 τέλος(目标/终局/成全),
使凡信(τῷ πιστεύοντι)的人都得着义(εἰς δικαιοσύνην)。
🪔 关键词解析:
-
τέλος νόμου:
-
“τέλος” 不是简单的 “终结” (termination),
而是 “目标、成全、高潮、目的地”(goal, culmination)。 -
神借着弥赛亚,成全了律法的指向,使其目的得以展开。
-
-
πιστεύοντι:
-
「信」这里更强调忠诚信靠的回应(faithful allegiance),不仅仅是理性相信。
-
📌 神学背景:
保罗不是说律法被废除,
而是说律法的目的地(goal)——就是弥赛亚自己。
在弥赛亚里,律法的意义被「圆满展开」,外邦与以色列都因信进入神的义。
👉 Tucker 特别指出:
“Paul does not replace the law with Christ, but sees Christ as the telos—the intended goal—of the law.”
📖 中文:
「保罗不是用基督取代律法,
而是认为基督是律法的目的与高潮。」
🕊 理解难点与神学澄清
| 难点 | 澄清 |
|---|---|
| 1. 以色列已经在盟约中,怎么会“不认识神的义”? | 保罗指的是他们对神救赎行动的认知偏差,而非否定神的存在。 |
| 2. “自己的义”是否是律法主义? | 更准确地说,是把律法当作界限标志(boundary markers)来确立身份。 |
| 3. “τέλος νόμου”是不是律法结束? | 不是废除,而是目标达成:弥赛亚是律法计划的终点与实现方式。 |
| 4. 外邦取代以色列? | 没有。保罗为以色列的救恩祷告(10:1),强调他们仍在盟约计划中。 |
📜 Tucker 的 after-supersessionism 解读要点
-
📌 保罗为以色列祈祷,说明以色列依然在神的计划中(10:1)。
-
✡ 「不按真知识」并非彻底弃绝,而是历史性的认知张力。
-
📖 「自己的义」= 依旧把律法视为身份标志,而非信心的响应。
-
✨ 弥赛亚并非废除律法,而是律法的目标与成全。
-
🌿 外邦的加入是「扩展」,不是「替代」。
🪔 关键希腊词表
| Greek | 中文 | 注释 |
|---|---|---|
| εὐδοκία | 心愿 | 真挚心意与祈求 |
| ζῆλος | 热心 | 宗教热忱,但可能缺乏正确方向 |
| ἐπίγνωσις | 真知识 | 对神救赎行动的认知 |
| δικαιοσύνη τοῦ θεοῦ | 神的义 | 神的盟约信实行动 |
| ἰδία δικαιοσύνη | 自己的义 | 依赖律法身份标志 |
| τέλος νόμου | 律法的目标 | 弥赛亚为律法计划的终点与成全 |
| πιστεύων | 信靠者 | 忠诚信心回应者 |
🌿 总结(Romans 10:1–4)
| 外邦 | 以色列 | 弥赛亚与律法 |
|---|---|---|
| 因信进入神的义 | 拥有热心但缺乏对神救赎计划的正确认知 | 是律法的目标与成全 |
| 无律法却得义 | 有律法却未顺服神的义 | 不是替代律法,而是实现律法 |
| 扩展 | 余民 | 盟约的延续与高潮 |
📖 保罗在这里的情感与神学深度:
-
他深爱以色列(10:1),
-
他指出问题不在于“身份”,而在于“回应方式”(10:2–3),
-
他将弥赛亚高举为律法计划的目的地(10:4)。
🕊 应用与反思
-
📌 信仰的热心(ζῆλος)必须与对神计划的真认识结合。
-
✨ 律法不是被废掉,而是在弥赛亚里被成全。
-
🌿 神对以色列的盟约是持续的,保罗的负担和祷告反映这一点。
-
🙏 信心是与神救赎行动同行的方式,而不是自我确立身份。
🪔 「基督是律法的目标,使凡信靠的人都得着义。」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