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回归

 

“两种回归”:希伯来圣经与犹太传统中的 תשובה(teshuvah),以及它与新约“悔改”的连结

——基于妥拉、先知、智训与拉比注释,参见 Rabbi Jonathan Sacks《申命记·站立(Nitzavim)》中〈Two Concepts of Teshuvah〉的思路

一、词源与基本意涵:תשובה 是“回转/回归”,不只是“懊悔”

תשובהteshuvah)来自动词 שׁוּבshuv)——“回头、转向、返回”。这与“感觉懊悔”的心理词并不相同:

  • 在希伯来语里,悔改的核心是“转向”:从错路转回正路,从离弃之地回到盟约的关系里。

  • 因而 teshuvah 不仅是情绪或态度,更是方向的改变归位重建关系

二、圣经锚点:从“你回转”到“祂也回转”

  1. 申命记30:1–10(Nitzavim 的核心段落)
    “你要回到(shavta)耶和华你的神……祂也要回转(v’shav)你被掳的,且要给你行心里的割礼(30:6)。”

    • 人的回转与神的“回转/归顾”呼应,出现双向的回归:我们归向神,神也转身向我们施怜悯。

    • “心里的割礼”强调:神亲自赋能,使回转成为可能

  2. 何西阿书14章;约珥书2:12–13;诗篇51篇;以西结18、33章

    • 以言语归向耶和华”(何14:2)——这正是**认罪告白(וידוי vidui)**的圣经原型。

    • 撕裂你们的心,不是衣服”(珥2:13)——强调内里转向

    • 我必赐你们新心、新灵”(结36:26–27)——神人互动构成悔改的动力学。

  3. 诗篇与智训传统

    • 诗51把认罪—洁净—更新—使命串起来:得赦免的人再去“教导罪人道路”(51:13),显明 teshuvah 也拥有向外的见证

三、拉比与中世纪纲要:teshuvah 的“步骤”

犹太法典与传统把 teshuvah 描绘为一组可实践的步骤(不同流派略有差异,但精神一致):

  1. 承认/辨识hakarat ha-chet):看清所犯何事、为何而错;

  2. 忧伤/痛悔charatah):对伤害神与人的事实深感悲痛;

  3. 口里承认vidui):向神(并在适当处向人)以言语承认

  4. 离罪azivat ha-chet):从行为上立刻中止

  5. 立志将来kabbalah le’atid):在同样情境再临时选择不再犯(“真诚 teshuvah”的测试;参《迈蒙尼德·悔改律》)。
    此外,人与人之间的亏欠必须先向人求赦、赔补,然后再求神赦免(bein adam le-chavero 的维度)。

塔木德还提出经典区分:

  • 因畏惧而回转 vs 因爱而回转teshuvah me-yirah / me-ahavah;Yoma 86b):

    • 畏惧之回转,罪“记为过失”;

    • 爱之回转,故意之罪竟可“转算为功”——强调改变人的本体性方向。

四、Rabbi Jonathan Sacks:两种 teshuvah 的张力与互补

在〈Two Concepts of Teshuvah〉中,Sacks 以他一贯的“二元—互补”笔法指出 teshuvah 至少有两种互补的维度(不同作品表述略异,核心相近):

  1. 复原式(Restorative)teshuvah:回到原点、回家

    • 回应申30、何14的“归向(shuv)”语汇,像浪子回头(路15):回到正确的关系

    • 强调身份记忆与盟约承诺——“你们今日都站在耶和华面前”(申29:10),“你们是祂的子民”。

  2. 更新式(Transformative)teshuvah:超越过去、成为新人

    • 对应“心割礼”“新心新灵”(申30:6;结36),不仅回到旧日,而是被神更新、长出新生命力。

    • 这里承袭了拉比传统(尤其 Rav Kook)强调的创造性/上行性的 teshuvah:回归本善根源,推进世界之修复(tikkun)。

Sacks 的重点不是二选一,而是:

teshuvah 既是回家,也是重生;既是回到盟约,也是被神更新,以承担更大的责任。
这解释了为何 Nitzavim(站立)与 Vayelech(前行)相连:站稳身份,才能向前行走

五、与新约“悔改”的关联:metanoiaepistrephō

  • 七十士译本常用 ἐπιστρέφω(epistrephō)= 回转 来翻译 שׁוּב

  • 新约最常见的是 μετανοέω / μετάνοια(metanoeō / metanoia)= 心意改变、思维更新;二者常并列(徒3:19 “悔改并回转”)。
    这正好对应上文的两维:

  1. 回转shuv / epistrephō)= 方向改变、归回关系;

  2. 心意更新metanoia)= 内在认知与爱欲结构被更新。
    耶稣宣告:“悔改吧,因为天国近了”(太4:17);路24:47 说“悔改与赦罪”要从耶路撒冷传到万邦——与申30、赛60 的“回转—赦罪—向列邦”主线相呼应。
    路15 浪子回头是复原式 teshuvah 的写意;罗12:1–2 心意更新是更新式 teshuvah 的写意。
    罗2:4 亦直承犹太传统:“神的恩慈是领你悔改(metanoia)”,呼应申30 的“心割礼是神所赐”。

六、teshuvah 与 tikkun:个人回转与世界修复

  • teshuvah 从不止于“我与神的私人关系”;在圣经与拉比传统中,它外溢为修复

    • 公义与怜悯(申26 初熟奉献后与利未人、寄居者同乐);

    • 赔补与和解(利6:偷窃须偿还并加上五分之一);

    • 社会秩序的光(赛60)。

  • 因而,Rabbi Sacks 总结:律法本身就是一种 tikkun(修复)——它把曾经的错位“重新摆正”,把过去的伤害转化为未来的责任。

七、一条可实践的路(犹太—基督徒皆适用)

  1. 回看—认错(Hakarah + Vidui):说出事实,不粉饰;向神、向人。

  2. 悲痛—离罪(Charatah + Azivah):该停就停;必要时做赔补。

  3. 立志—受助(Kabbalah le’atid + 依靠恩典):同境不再犯;“愿意洁净的,上天加助”(Shabbat 104a)。

  4. 归回团契—承担使命:回归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与群体一同行走,把赦免变成服事,把宽恕变成正义。

  5. 从畏惧到爱:愿你的 teshuvah 不止出于畏惧刑罚,更因爱神与爱人而不断更新。

八、结语:回家的路,通向新的创造

Teshuvah 的福音在于:

  • 过去可以被重新书写(Yoma 86b 的深刻应许),

  • 现在可以被重新定位(“站立”在约中),

  • 未来可以被重新开启(“向前行走”,成为修复的一环)。
    新约用 metanoia + epistrephō 把这条古老的“回归之路”延展开来:转向神、心意更新、活出新造的人
    这就是 Sacks 所说的“两种 teshuvah”的合一:**回到起初被爱的身份,也成为神手中更新世界的人。**愿我们今日“回转”,并在神的恩典里“更新”,使生命与世界都被带回家。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基路伯

献给阿撒泻勒:亚哈雷·莫特经文中替罪羊的深意

使徒行传2:14–47详解:希腊文剖析、旧约引用与犹太背景透视(逐节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