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律法的有效性

  第四章(“律法的有效性”)——论证与结论摘要 J. Brian Tucker,《超越取代神学来阅读〈罗马书〉:犹太之盟约身份的延续》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章追问:在弥赛亚时代,保罗是否把 托拉(律法) 视为多余,还是认为它仍具有 持续的有效性 ——尤其就犹太盟约身份的维系而言——而不滑入“取代神学”(supersessionism)。Tucker将讨论置于 后取代神学 诠释学与“ 犹太语境中的保罗 ”(Paul within Judaism)之下,使〈罗马书〉被理解为 在普世视野中保留犹太的独特性 ,而非抹除之。 核心主张(论证展开方式) 托拉的正当要求在“在弥赛亚里、靠着圣灵”得以活出来。 Tucker主张:当保罗正面谈论“律法”时,他指的是托拉在其 恰当范畴 中的运行——也就是 信心/圣灵/弥赛亚 的领域,在那里“律法的义”得以成全。相反,保罗的负面陈述(尤其罗7章)指向的是在 罪/肉体/死亡 范畴中被 篡位使用的托拉 。因此,问题不在托拉本身,而在于它所被遭遇的**“范畴(sphere)”**。 托拉仍是“持久的行为标准”。 圣灵时代并 未 使摩西律法失去意义;托拉继续充当 规范性的引导 ,尤其对在弥赛亚里的犹太人而言。同时,保罗教导外邦基督徒 尊重并接纳 犹太人的持续独特性。 犹太人与外邦人在社会实践上的分化(罗14–15)。 保罗能够 分辨托拉哪些要素 在弥赛亚里具有持续效力,这将导致同一群体中 犹太人与外邦人不同的社会实践 (如饮食与历法问题,见罗14–15)。目标是 共同赞美神 ,而 不是抹平差异 。 保罗的介词区分极为关键。 必须严格区分保罗所说的“ 在律法之下 、 在律法之中 、 从律法而来 ”等表达。许多取代神学的读法将其混同;而保罗恰是用这些表述来标示与托拉的 不同关系 以及 不同的范畴 。 “示玛”作为托拉的神学核心。 章节简要强调 示玛(申6:4–9) 是托拉的组织中心;Tucker据此阅读〈罗马书〉:盟约的一神论(向以色列的神之忠诚)为框架,使托拉在 弥赛亚里 得以 重新语境化 而非被废弃。 “影响范畴”分析框架(借用 Klyne Snodgrass)。 Tucker借用Snodgrass的框架来描绘托拉在不同范畴(罪/肉体 vs. 信心/圣灵/弥赛亚)中的功能。这解释...

罗马书 3:14–18

  📖 罗马书 3:14–18(直译 + 背景注释) 3:14 ὧν τὸ στόμα ἀρᾶς καὶ πικρίας γέμει· 他们的口 满了 咒诅 与 苦毒 。 要点: 引自 诗10:7(LXX) :MT 作“他的口 充满咒诅(’ālāh)与诡诈(mirmāh)与欺压 ;舌下是毒害与不义”。保罗按 LXX 取“ 咒诅(ἀρά)+苦毒(πικρία) ”,强调 发声器官 所喷出的 破坏性 情感与言语。 3:15–17 ὀξεῖς οἱ πόδες αὐτῶν ἐκχέαι αἷμα· σύντριμμα καὶ ταλαιπωρία ἐν ταῖς ὁδοῖς αὐτῶν, καὶ ὁδὸν εἰρήνης οὐκ ἔγνωσαν· 他们的脚 急速去 倾倒血 ; 败坏 与 困苦 在他们的道路上; 和平之路 他们 未曾认识 。 要点: 引自 以赛亚 59:7–8(LXX) ;MT 有“ 流人血 ”(שֹׁפְךְ דָּם),“ 掠夺与破碎 在他们路径”(שֹׁד וָשֶׁבֶר בְּמַסְלֹתָם),“ 平安的路 他们不认识”(דֶּרֶךְ שָׁלוֹם לֹא יָדָעוּ)。 动态从“口”转为“ 脚 /行动”,显示罪从 言语 外溢为 暴行 ,并造成 结构性痛苦 (“败坏与困苦”成为“路径风景”)。 3:18 οὐκ ἔστιν φόβος θεοῦ ἀπέναντι τῶν ὀφθαλμῶν αὐτῶν. 神的敬畏 不在他们 眼前 。 要点: 引自 诗36:1(LXX 35:2) :“**神的畏惧(יִרְאַת אֱלֹהִים / ‘ir’at ’Elohim)**不在他眼前。” “ 眼前 ”表明 价值罗盘 :他们不把神当作 首要参照 ,因而上下文的 口—脚 全体偏行便顺理成章。 🪙 术语速览(希腊—希伯来对读) 术语 直译/义项 希伯来/背景 ἀρά / πικρία 咒诅 / 苦毒 诗10:7 MT: ’ālāh(咒诅)/ mirmāh(诡诈) ;LXX取“咒诅+苦毒” ὀξεῖς… ἐκχέαι αἷμα 脚急速去倾倒血 赛59:7 MT: רָצוּ… שֹׁפְךְ דָּם σύντριμμα καὶ ταλαιπωρί...

罗马书 3:9–13

  📖 罗马书 3:9–13(直译 + 背景注释) 3:9 Τί οὖν; προεχόμεθα; οὐ πάντως· προῃτιασάμεθα γὰρ Ἰουδαίους τε καὶ Ἕλληνας πάντας ὑφ’ ἁμαρτίαν εἶναι. 那么如何?我们(犹太人)比人更有优势吗? —— 绝对不是 ;因为我们 已经预先指控 :不但犹太人,也希腊人, 众人都在罪之下 。 要点: προεχόμεθα 可作“ 更胜/更好些 ”解(呼应 3:1 的“优势何在?”),保罗回答 οὐ πάντως(决不/绝非如此) 。 προῃτιασάμεθα(我们已指控) :法庭语;前文 1:18–2:29 的论证即为“起诉书”。 ὑφ’ ἁμαρτίαν(在罪之下) :不是仅指 个别过犯 ,而是 受罪权势辖制 的状态(对照 6:14 “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 3:10–12 καθὼς γέγραπται· Οὐκ ἔστιν δίκαιος, οὐδὲ εἷς· οὐκ ἔστιν ὁ συνίων, οὐκ ἔστιν ὁ ἐκζητῶν τὸν θεόν· πάντες ἐξέκλιναν, ἅμα ἠχρεώθησαν· οὐκ ἔστιν ποιῶν [χρηστότητα/ἀγαθόν], οὐκ ἔστιν ἕως ἑνός. 就如经上所记: “ 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 众人都偏离,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善/美德),连一个也没有。 ” 要点: 引自 诗14:1–3 / 诗53:1–3 (马索拉文本)之合并形式,经由 七十士译本(LXX) 进入保罗的“引文链”(catena)。 ἐξέκλιναν(偏离) :像从正路**“拐出”**(对照赛53:6 “我们都如羊走迷”)。 ἠχρεώθησαν(变为无用) : 败坏/失效 (ἀχρειόω);强调人性在神面前的 失能 。 末句有 经文异读 :LXX 常作 χρηστότητα(良善/仁厚) ;许多手抄本或译本作 ἀγαθόν(善) 。希伯来文为 טוֹב(tov,善) 。不论读法,意思一致: 普遍性无善 。 3:13 τάφος ἀνεῳγμένος ὁ λάρυ...

刚强壮胆

  Ḥazaq ve-’Ĕmātz(חֲזַק וֶאֱמָץ):为何在 Va-Yelekh(申命记 31)被反复强调 一、引言:交棒时刻的关键词 在本周托拉分段 Va-Yelekh(申 31) 中,“你们要刚强壮胆”(31:6)、“你要刚强壮胆”(31:7)、以及 耶和华 再次对约书亚的“你要刚强壮胆”(31:23)密集出现。其核心用语为 Ḥazaq ve-’Ĕmātz ( חֲזַק וֶאֱמָץ )。三次重复恰处在**权柄交接、进入未知、并夹带“掩面”预告(31:17–18)**的张力场中,成为整段经文的精神支轴。 二、词义细读:两枚并行的“力量动词” Ḥazaq(חזק) :意为 坚固、抓牢、使稳 。既可指外在扶持(如利 25:35 “你要扶持他”),也指 把善握紧不放 。其反面是“松/放手”( raphah,רפה )。申 31:6, 8 的应许“ 不撇下你(lo-yarpeḵa,לא ירפך) 、不丢弃你(lo-ya’azveḵa,לא יעזבך)**”与 Ḥazaq 形成鲜明对照: 你要抓稳,而神不松手 。 ’Ĕmātz(אמץ) :意为 坚决、刚毅、胆识 ,偏向 内在定向与心理韧性 。 并置效果: 外在的稳固(Ḥazaq) + 内里的勇毅(’Ĕmātz) 。可意译为:“ 抓稳并挺住 ”。 三、为何在 Va-Yelekh 强调?三重“加力回路” 群体层面(31:6) “你们要刚强壮胆……耶和华与你们同去;祂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进入迦南意味着战争、分地、重建秩序; 先坚固众人之心 ,领袖才好推进。传统有言: 当百姓之手被坚固,领袖之手就被托住 。 继任层面(31:7) 摩西“在全以色列眼前”对约书亚说: “Ḥazaq ve-’Ĕmātz(你要刚强壮胆)。” —— 公开劝勉 既强化继任者,也 为其权威正名 (参 Sifrei Devarim)。 神圣层面(31:23) 耶和华 亲自对约书亚说: “Ḥazaq ve-’Ĕmātz……我必与你同在。” ——形成“ 民众—导师—耶和华 ”三点同心的 加力闭环 ;好比传 4:12 的“ 三股合绳 ”。 四、贯通圣经的母题 前置预热 :申 3:28 耶和华 已嘱咐摩西“ 你要坚固他并使他刚强 ”(同一词根)。 约书...

罗马书 3:7–8

  📖 罗马书 3:7–8(直译 + 背景注释) 3:7 εἰ γὰρ ἡ ἀλήθεια τοῦ θεοῦ ἐν τῷ ψεύσματί μου ἐπερίσσευσεν εἰς τὴν δόξαν αὐτοῦ, τί ἔτι κἀγὼ ὡς ἁμαρτωλὸς κρίνομαι; 因为若 神的 真实 借着 我的谎言 而 越发增多 ,归到祂的 荣耀 , 为何 我还 仍被 当作 罪人 来审判呢? 要点: “我的谎言”(τὸ ψεῦσμά μου) :与3:4“神为真实、众人尽是虚谎”同场,指 人的虚谎/不信实 。 “越发增多”(ἐπερίσσευσεν) :同根词见5:20“恩典越发显多”,此处是诡辩者的 反向利用 :“既然我的恶 衬托 了神的义与荣耀,那我为何被定罪?” 保罗在此延续 辩论体 (diatribe)的“ 假想反对者 ”口吻,为下一节严正驳斥铺垫。 3:8 καὶ μὴ καθὼς βλασφημούμεθα καὶ καθώς φασίν τινες ἡμᾶς λέγειν· Ποιήσωμεν τὰ κακά, ἵνα ἔλθῃ τὰ ἀγαθά· ὧν τὸ κρίμα ἔνδικόν ἐστιν. 并且—— 不是 像人 诽谤(污蔑) 我们、也像有人说我们在讲的那样: “我们行恶,好叫善临到吧!” —— 这些人 的 定罪 是 公义的 。 要点: βλασφημούμεθα(我们被诽谤/被亵渎地谗言) :既指对保罗及其同工的 诬蔑 ,也带出对 神 与 福音 的 辱损 。 “让我们做坏事以致产生好事” :把“神能从恶带出善”(创50:20) 歪曲为 “恶具有正当性”。 “定罪是公义的”(τὸ κρίμα ἔνδικόν) :保罗对该逻辑作 宣判式 结语:这种人 该受审断 。 🪙 术语速览(希腊—希伯来对读) 术语 直译/义项 圣经/传统语境 ἀλήθεια τοῦ θεοῦ 神的真实/可信 对应 אֱמֶת ’emet (真、可靠) ψεῦσμα / ψεῦδος 谎言/虚妄 对应 שֶׁקֶר sheqer ἐπερίσσευσεν 越发增多/洋溢 5:20“恩典越发显多”同根 βλασφημέω 诽谤/亵渎 可指污蔑人亦指对神之辱 κρίμα ἔνδικον 合...

罗马书 3:5–6

  📖 罗马书 3:5–6(直译 + 背景注释) 3:5 Εἰ δὲ ἡ ἀδικία ἡμῶν θεοῦ δικαιοσύνην συνίστησιν, τί ἐροῦμεν; μὴ ἄδικος ὁ θεός ὁ ἐπιφέρων τὴν ὀργήν; κατὰ ἄνθρωπον λέγω. 但若 我们的 不义 显明( 推荐/展示 )了神的 义 ,我们可说什么呢? 难道 那 施加愤怒 的神是 不义 的吗?—— 我是照人的说法 (这样问)的。 要点: συνίστησιν :常译“显明/表明/推荐”(罗5:8“神 显明 自己的爱”用同词);此处并非说 我们的罪“造成”神的义 ,而是**在对比中“衬出/凸显”**神的义。 μὴ ἄδικος ὁ θεός… :修辞问句,暗含否定预期。 ὁ ἐπιφέρων τὴν ὀργήν :“把怒气带上来/施以震怒”的 审判行为 。 κατὰ ἄνθρωπον λέγω :“按人的说法/站在人的推理方式说”——保罗标注:这只是 人间推理 的诡辩,不是他的神学。 3:6 μὴ γένοιτο· ἐπεὶ πῶς κρινεῖ ὁ θεὸς τὸν κόσμον; 断乎不可! 不然 神如何审判世界? 要点: μὴ γένοιτο :保罗最强烈的否定语,“绝对不能/断然不是”。 πῶς κρινεῖ ὁ θεὸς τὸν κόσμον :犹太—圣经世界观的公理: “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 (创18:25)。若神因人罪而被控“不义”,则 普世审判 的根基崩溃(诗96、98;但7)。 🪙 术语速览(希腊—希伯来/亚兰语对读) 术语 直译/义项 圣经/传统语境 ἀδικία 不义/不公 对应 עַוְלָה / רֶשַׁע δικαιοσύνη θεοῦ 神的义/公义 对应 צְדָקָה / מִשְׁפָּט (义与审判) συνίστημι 显明/证明/推荐 罗5:8 同词;“凸显、证实”之意 ὀργή 愤怒/震怒 神的 审判性怒气 ,非任性情绪 κατὰ ἄνθρωπον λέγω 按人的说法 标注: 人间逻辑/诡辩的口吻 μὴ γένοιτο 断乎不可 保罗式强烈否定 κρινεῖ… τὸν κόσμον 审判世界 创18:25;诗96、...

罗马书 3:1–4

  📖 罗马书 3:1–4(直译 + 背景注释) 3:1 Τί οὖν τὸ περισσὸν τοῦ Ἰουδαίου; ἢ τίς ἡ ὠφέλεια τῆς περιτομῆς; **那么,犹太人的优势是什么?**或说, 割礼的益处是什么? 要点: τὸ περισσόν(优势/盈余) 、 ὠφέλεια(益处) :承接2:25–29对“外在记号≠称义”的纠偏,避免听者误以为“做犹太人/有割礼全然无益”。保罗以 设问法 开启澄清。 3:2 πολλὴ κατὰ πάντα τρόπον· πρῶτον μὲν γὰρ ὅτι ἐπιστεύθησαν τὰ λόγια τοῦ θεοῦ. 多方的,而且极大:首先 (首要) 就是他们被托付了神的“话语/神谕”。 要点: πολλὴ… κατὰ πάντα τρόπον :不是“零优势”,而是“处处有益”。 πρῶτον :常见引导词,标出 首要 (不一定后续马上列“第二、第三”)。 ἐπιστεύθησαν(被托付/被委任) :不是“他们相信”,而是“神把 托付 交给他们”。 τὰ λόγια τοῦ θεοῦ(神谕/神的话) :LXX 常指 启示的话 (经文+启示传统)。 优势=被托管启示 ,随之而来的是 责任 (参9:4–5)。 3:3 τί γάρ; εἰ ἠπίστησάν τινες, μὴ ἡ ἀπιστία αὐτῶν τὴν πίστιν τοῦ θεοῦ καταργήσει; 那么又如何? 若是有些人 不信实/不忠 ,难道他们的不信实会 使神的信实失效 吗? 要点: ἠπίστησαν / ἀπιστία :在此语境更近于“ 不忠于盟约/不信实 ”,不仅是“主观不相信”。 ἡ πίστις τοῦ θεοῦ :此处最自然读为**“神的信实/忠诚”**(主观属格),即神对自己应许与盟约的忠贞(对照希伯来 ’ĕmûnâh אמונה ;亦相关 ḥesed ve’emet )。 καταργήσει(使无效/废掉) :人的失信能否“ 废约 ”?保罗准备以强烈否定回答。 3:4 μὴ γένοιτο· γινέσθω δὲ ὁ θεὸς ἀληθής, πᾶς δὲ ἄνθρωπος ...

写下这首歌

  “写下这首歌”:从申命记31:19出发,重燃我们的圣经学习 申命记 31:19(原文) : כִּתְבוּ לָכֶם אֶת־הַשִּׁירָה הַזֹּאת וְלַמְּדָהּ אֶת־בְּנֵי יִשְׂרָאֵל שִׂימָהּ בְּפִיהֶם לְמַעַן תִּהְיֶה־לִּי הַשִּׁירָה הַזֹּאת לְעֵד 直译 :你们要 为自己写下 这首歌, 教导 以色列的子民, 把它放在他们口中 ,好使这首歌 为我作见证 。 申命记这句命令位于摩西临别的嘱托中,被犹太传统视为推动 全民学习 的纲领: 写、教、背、见证 四个动词,构成一条从“文本”到“生命”的路径。本文以31:19为轴,援引犹太传统的实践,邀请你把圣经学习重新放进日常节律里。 一、四个动词:从“文本”走向“生命” 写下(כִּתְבוּ): 塔木德(Sanhedrin 21b)据此教导:每个以色列人都有“ 写一卷托拉 ”的诫命。迈蒙尼德《密西拿·托拉·写经律》(Hilchot Sefer Torah 7:1)将其系统化——如果不具备抄写整卷的条件, 购置、抄录、校勘甚至支持经卷的制作 也在履行这条诫命的精神。 写 不只是拥有文本,而是 把文本刻入你自己的历史 。 教导(וְלַמְּדָהּ): 申命记本就是“话语之书”,拉比传统强调 家庭与社区的教学角色 : 《先贤箴言》1:15 :“让你的家成为贤者聚集之所。” 《先贤箴言》1:6 :“为自己立一位师傅,得一位伙伴( chavruta )。” 学习不是独白,而是 问答与争鸣 ;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 代际相传 。 放在口中(שִׂימָהּ בְּפִיהֶם): 口传意味着 背诵与复述 。塔木德(Berakhot 8a)倡导每周对本周经段实行“ 两遍希伯来原文 + 一遍塔古姆 ”( Shnayim Mikra ve’Echad Targum )——不但读,还要 用解释性译本(如《昂克罗斯塔古姆》)去“消化” ,使真理进到“口里”,成为你的语言。 作见证(לְעֵד): 文本不是陈列品,乃是 生命的证词 。犹太传统把31:19–30的“ 摩西之歌 ”用作 属灵体检 :当群体偏离,歌本身成为 提醒与引回 的证据(对照31:21...

与民同往,更要引民前行

  与民同往,更要引民前行 ——在“从神而来的呼召”语境下,论 共识 + 权柄 的领导(申 31:7;31:23) 关键经文(直译,自译) 申命记 31:7 摩西召了约书亚 ,在全以色列眼前对他说: 你要刚强壮胆 ,因为 你必与这百姓一同进入 ( תָּבוֹא אֶת־הָעָם )耶和华向他们列祖起誓要赐给他们的那地, 你也必使他们承受 ( תַּנְחִלֶנָּה )那地为业。 申命记 31:23 耶和华嘱咐嫩的儿子约书亚 说: 你要刚强壮胆 ,因为 你必领(使)以色列人进入 ( תָּבִיא )我起誓要赐给他们的那地; 我必与你同在 。 备注:31:7 用 Qal 体 תָּבוֹא (“进入/与…同入”),强调“与民同往”;31:23 用 Hiphil 体 תָּבִיא (“使进入/带进去”),强调“承担方向与推进”。 引言:呼召决定“谁来领”,方式决定“如何领” 摩西—约书亚交接不是普通的人事安排,而是 从神而来的呼召 确立的领导托付。两节任命经文给出了互补话语: 与民同往 (31:7)与 引民前行 (31:23)。放进领导学,就是: Consensus—Yet—Lead —— 以共识铺路,以权柄护航 ;既“民主”(广集共识),也“权威”(清晰拍板),必要时还要**“手握杖与竿”**,纠偏与护界。 文本细读:从“与…同入”到“使…进入” 动词体与姿态 תָּבוֹא אֶת־הָעָם (31:7)=“你要 与这百姓一同进入 ”:领袖先 站在队伍里 。 תָּבִיא (31:23)=“你要 使他们进入 ”:关键时刻要 把人带进去 。 场域与称呼 公开场(31:7) :“在全以色列眼前”建立 集体授权与合意 。 神前场(31:23) :“我必与你同在”确认 个人权柄与担当 。 成果定义 “ 使他们承受为业 ”(31:7)说明领导的 KPI 是 别人得地 ; “ 我必与你同在 ”(31:23)表明权柄的底气在 同在 ,不是权术。 “共识 + 权柄”的圣经图景: 愿景 + 话语 + 杖与竿 愿景(חָזוֹן) :无异象,民就放肆(箴 29:18)。领导者先要 把应许之地说清楚 :为何值得、代价何在、谁得产业。 ...

罗马书 2:25–29

  📖 罗马书 2:25–29(直译 + 背景注释) 2:25 περιτομὴ μὲν γὰρ ὠφελεῖ ἐὰν νόμον πράσσῃς· ἐὰν δὲ παραβάτης νόμου ᾖς, ἡ περιτομή σου ἀκροβυστία γέγονεν. 因为割礼确是有益的, 若 你实行律法;但 若 你是违犯律法的人,你的割礼就已经 成了 未受割礼。 要点: περιτομή(割礼)… ὠφελεῖ(有益) :保罗并未贬低记号本身;重点在 记号与顺从的一致 。 παραβάτης νόμου(越法者) :若“记号≠现实”,记号即被 反向抵消 。 先知传统早已指出“ 心割礼 ”才是关键(申10:16;耶4:4)。 2:26 ἐὰν οὖν ἡ ἀκροβυστία τὰ δικαιώματα τοῦ νόμου φυλάσσῃ, οὐχ ἡ ἀκροβυστία αὐτοῦ εἰς περιτομὴν λογισθήσεται; 那么, 若 那“未受割礼”的人守住了律法的 要求**,他的“未受割礼”岂不是要被 算作 割礼吗?** 要点: **ἀκροβυστία(包皮/未割礼)**作外邦的代称。 δικαιώματα(公义的要求) :托拉之 要义 。 λογισθήσεται(算为/计为) :与后文2:26→4:3(亚伯拉罕“算为义”)同一会计法庭语域。 2:27 καὶ κρινεῖ ἡ ἐκ φύσεως ἀκροβυστία τὸν νόμον τελοῦσα σὲ τὸν διὰ γράμματος καὶ περιτομῆς παραβάτην νόμου. 并且那 按本性(生来)未受割礼 、却 成全 律法的人,必 审判 你这位 藉着“字句”和割礼 却成了 越法者 的人。 要点: ἐκ φύσεως(生来) :指外邦人的出身处境。 τελοῦσα(成全/落实) :对照 写在石板 与 活在心里 。 διὰ γράμματος(借着字句/书面规条) :并非反律法,而是 批评把律法降为外在格式 (“有 形态 而无实质”)。 2:28 οὐ γὰρ ὁ ἐν τῷ φανερῷ Ἰουδαῖός ἐστιν οὐδὲ ἡ ἐν τ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