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结果的祝福,系于忠诚的约

  结果的祝福,系于忠诚的约 ——从《你们都站立》(Nitzavim,申29:10–30:20)、《以赛亚书》61:10–63:9、以及《约翰福音》15:1–11谈“多结果子”的前提 引言:结果子之前,先问“我们住在谁里?” 圣经从来不把“结果子”(丰盛、兴旺、影响力)当作自我实现的清单,而是把它放在 约 的关系里: 是否忠诚(faithfulness) ,决定了 是否结果(fruitfulness) 。本周的妥拉分段《你们都站立》(Nitzavim)、先知书《以赛亚书》、以及新约《约翰福音》都从不同角度说明: 神的祝福以“住在祂的道与爱里”为条件 。保罗也以“信—望—爱”与“圣灵的果子”进一步印证: 真正的信心,必定成为忠诚,并开出生命的果子 。 一、申命记 29–30:站在约中,选择生命 Nitzavim 的开头是一个巨大的呼召: “ 你们今日都站立(נִצָּבִים nitzavim )在耶和华你们神面前 ……进入耶和华与你所立的约。”(申29:10–12) 1) 约的忠诚 ⇒ 地上的果实 “你若回转(שׁוּב shuv )…听从祂的声音,尽心尽性归向祂” (30:2), 祂就回转、怜悯、再聚集 (30:3),并“ 使你手中所办的一切事亨通 ”(30:9)。 这里“回转/归向”( teshuvah )不是情绪,而是 忠诚的再对齐 ;“听从/谨守”(שָׁמַע shema / שָׁמַר shamar )是 在实际生活里尊主为大 。 2) 生命与死亡的抉择 “ 我今日将生与死、福与祸陈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选择生命 ,爱耶和华你的神, 听从 祂的声音, 专靠 (דָּבַק dabaq ,紧贴、黏附)祂。”(30:19–20) 经文把 爱、听、专靠 连在一起: 忠诚(faithfulness) 不是抽象的“我爱神”,而是“ 听从并黏附 ”——这就是 约的忠诚 ,而丰盛与兴旺就是这份忠诚的“地上回响”。 反面例证:29:18–19 警告“ 结苦胆与茵陈之根 ”,这是 不忠诚 所结的“毒果”。经文以“根—果”法则说明: 果子显明忠诚或背约 。 二、以赛亚 61:10–63:9:忠诚使“公义与赞美发芽” 以赛亚书从“被穿上拯救与公义”(61:10)转向一个强烈的比喻: “ 正如地使百谷发芽...

两种回归

  “两种回归”:希伯来圣经与犹太传统中的 תשובה(teshuvah) ,以及它与新约“悔改”的连结 ——基于妥拉、先知、智训与拉比注释,参见 Rabbi Jonathan Sacks《申命记·站立(Nitzavim)》中〈Two Concepts of Teshuvah〉的思路 一、词源与基本意涵: תשובה 是“回转/回归”,不只是“懊悔” תשובה ( teshuvah )来自动词 שׁוּב ( shuv )——“回头、转向、返回”。这与“感觉懊悔”的心理词并不相同: 在希伯来语里, 悔改的核心是“转向” :从错路转回正路,从离弃之地回到盟约的关系里。 因而 teshuvah 不仅是情绪或态度,更是 方向的改变 、 归位 与 重建关系 。 二、圣经锚点:从“你回转”到“祂也回转” 申命记30:1–10(Nitzavim 的核心段落) “你要回到( shavta )耶和华你的神……祂也要回转( v’shav )你被掳的,且要给你行心里的割礼(30:6)。” 人的回转与神的“回转/归顾”呼应,出现 双向的回归 :我们归向神,神也转身向我们施怜悯。 “心里的割礼”强调: 神亲自赋能,使回转成为可能 。 何西阿书14章;约珥书2:12–13;诗篇51篇;以西结18、33章 “ 以言语归向 耶和华”(何14:2)——这正是**认罪告白(וידוי vidui )**的圣经原型。 “ 撕裂你们的心,不是衣服 ”(珥2:13)——强调 内里转向 。 “ 我必赐你们新心、新灵 ”(结36:26–27)—— 神人互动 构成悔改的动力学。 诗篇与智训传统 诗51把 认罪—洁净—更新—使命 串起来:得赦免的人再去“ 教导罪人道路 ”(51:13),显明 teshuvah 也拥有 向外的见证 。 三、拉比与中世纪纲要:teshuvah 的“步骤” 犹太法典与传统把 teshuvah 描绘为一组可实践的步骤(不同流派略有差异,但精神一致): 承认/辨识 ( hakarat ha-chet ):看清所犯何事、为何而错; 忧伤/痛悔 ( charatah ):对伤害神与人的事实深感悲痛; 口里承认 ( vidui ):向神(并在适当处向人) 以言语承认...

起来,发光!

  Arise, Shine! ——本周妥拉经卷《Ki Tavo》、先知书《以赛亚书》60:1–22与新约《路加福音》24:44–53的合奏 引言:当“进入”遇见“发光” “ Arise, shine! ”(起來,发光!)不是一条抽象的宗教口号,而是盟约子民在历史中的使命宣告。本周妥拉经卷《Ki Tavo》(申命记26–29)以“ 你进入那地 ”(כִּי־תָבוֹא ki tavo )为题,指向以色列将要进入应许之地后的“ 如何活 ”;先知书《以赛亚书》60章以“ 起来(קוּמִי qumi),发光(אוֹרִי ori) ”呼唤锡安在列邦面前承担“光”的召命;新约《路加福音》24:44–53则展示弥赛亚如何开启门徒的心,成就“律法、先知、诗篇”的应许,使悔改与赦罪的好消息从耶路撒冷“ 向万国 ”发出。三处经文在时间与内容上首尾相接: 进入—承认—成全—差遣 ,让“发光”落地为一条可行的道路。 一、《Ki Tavo》:进入之地,活出明白的顺从 《Ki Tavo》描绘两幅核心画面: 初熟献祭与信仰宣告(申26) 以色列人献上初熟之物时,要背诵“ 亚兰人要灭我父 ”( Arami oved avi )的叙事式信仰告白:从苦害到拯救、从旷野到地土。敬拜因此不是“情绪高潮”,而是 历史记忆与感恩实践 。献祭后要 与利未人、寄居者同乐 ,把恩典化为公义与慷慨。 律法“讲明白”与“今日成为祂的百姓”(申27–29) 在以巴路山与基利心山,律法要**“讲明白”(בָּאֵר הֵיטֵב ba’er heitev ) ,百姓在“ 阿们 ”的应答中共同承担公义。申27:9–10说:“ 今日 你已成为耶和华的百姓……你要 听**(שְׁמַע shema )祂的声音,并 去行 (‘asa)。”这里的“听”不仅是听见,更是 明白—内化—实践 的合一。 《Ki Tavo》的祝福与警戒(申28)不是“胡萝卜与大棒”,而是 光的法则 :当以色列活在神的光中,万民就见到这光;一旦以色列遮蔽了光,世界也因失去见证而陷入阴影。 小结: 进入之地 并非抵达终点,而是进入 使命现场 ;盟约顺从不是盲从,而是 被讲明白的顺从 ,把感恩与公义联结成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是“起来、发光”的地面工程。 二、《以赛亚书》60章:从荣耀之光到列邦之路 “ 起...

罗马书 2:3–4

  📖 罗马书 2:3–4(直译 + 背景注释) 2:3 Λογίζῃ δέ τοῦτο, ὦ ἄνθρωπε, ὁ κρίνων τοὺς τὰ τοιαῦτα πράσσοντας καὶ ποιῶν αὐτά, ὅτι σὺ ἐκφεύξῃ τὸ κρίμα τοῦ θεοῦ; 那么,你这论断那些行这类事的人、自己却也做这些事的人哪——你“ 以为 ”(算计/设想)你能 逃脱 神的判决吗? 要点与注解: Λογίζῃ(你以为/你推算) : logízomai 有“ 盘算、估算 ”之意;保罗揭穿一种“宗教身份 = 免罚凭证”的 错算 。 ὁ κρίνων… καὶ ποιῶν(论断…却也去做) :与2:1呼应,针对 双标与伪善 的“道德家/宗教人”。 ἐκφεύξῃ(逃脱) τὸ κρίμα :法庭语;以为可 躲过 “神的判决(κρίμα)”。保罗用反问句击碎这种幻想。 2:4 ἢ τοῦ πλούτου τῆς χρηστότητος αὐτοῦ καὶ τῆς ἀνοχῆς καὶ τῆς μακροθυμίας καταφρονεῖς, ἀγνοῶν ὅτι τὸ χρηστὸν τοῦ θεοῦ εἰς μετάνοιαν σε ἄγει; 或者,你 轻视 他 丰盛 的 慈善**、 容忍 与 恒久忍耐 吗?你岂不知: 神的良善 正 引领 你走向 悔改 ?** 要点与注解: πλοῦτος(丰富/财富) 修饰三德: χρηστότης (良善/慈惠)、 ἀνοχή (容忍/暂缓执行)、 μακροθυμία (恒久忍耐、慢于发怒)。 这三项与出34:6 的神之名宣告相呼应: “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erekh ’appayim)、丰盛慈爱与信实(ḥesed/’emet)。” καταφρονεῖς(轻视/藐视) :字面“ 向下看 ”,即把神的恩典当作理所当然(或当作“纵容”)。 τὸ χρηστὸν τοῦ θεοῦ… ἄγει(神的良善引领) :不是溺爱,而是**带人回转(引到悔改)**的恩慈治理。 μετάνοια(悔改) :思想—方向—忠诚的 转向 ;与希伯来 **תְּשׁוּבָה(teshuvah,“归回”)**观念一致:回到神与约的道路。 ?...

按着“真理”的审判:罗马书 2:1–2 译注与释义

  按着“真理”的审判:罗马书 2:1–2 译注与释义 ——从 ἀλήθεια 到 אֱמֶת:法庭、盟约与生命实情 一、经文直译 2:1 因此,你是无可推诿的,噢,人哪——凡论断人的:因为你在论断他人的那件事上,正定自己的罪;你这论断人的,自己也行同样的事。 2:2 我们却知道:神的审判临到行这类事的人,**是按着真理(κατ’ ἀλήθειαν)**的。 二、要点速览(与 1:18–32 承接) 无可推诿(ἀναπολόγητος) :法庭用语(同 1:20),意指“无可申辩”。保罗把焦点从“那些人”(外邦世界)转向“你这论断人的”(自义的道德家/宗教人)。 论断与自判 :你用来定罪别人的尺,也量到自己(2:1;对照太7:1–5;拉比语境的 middah keneged middah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神的判决(τὸ κρίμα)按着真理(κατ’ ἀλήθειαν) :核心是 判在事实与实情之上 ,不看面子、徽章或群体身份(2:2, 2:6, 2:11)。 三、“按着真理”: ἀλήθεια 的语义画面(不止抽象理念) 1) 希腊文层面: 不被遮蔽的现实 ἀλήθεια (a-lētheia)词源含“ 不被隐藏 ”(a- + lēthē“遗忘/遮蔽”)。 含义:并非抽象“真理观念”,而是 事物卸下面具后的本相 ;神的判决对准“未被粉饰的现实”。 2) 希伯来/亚兰底色: אֱמֶת(’emet) / קוּשְׁטָא(qoshṭā) ’emet = 真诚、坚实、可信(诗96:13、98:9:耶和华按公义与真理审判世界)。 强调 事实准确 + 盟约信实 :神不受贿赂、不看情面(申16:19)。 因此,“按着真理”= 合乎事实、合乎神的信实标准 的判决。 3) 法庭/检验语域: 可核查、可证据 与 δικαίωμα/κρίμα 同属司法场域:判决依据 可提交的证据 (行为、意图、影响),而非派别、声望、口号。 保罗对“道德优越感”的听众说: 神看证据,不看标签 (2:1–2, 2:6, 2:11, 2:21–24)。 四、三个具体比喻,把“真理”落地 冶金化验(assay) 光亮不代表真金。真金要“试炼”( dok...

罗马书 2:1–2

  📖 罗马书 2:1–2(直译 + 背景注释) 2:1 Διὸ ἀναπολόγητος εἶ, ὦ ἄνθρωπε, πᾶς ὁ κρίνων· ἐν ᾧ γὰρ κρίνεις τὸν ἕτερον, σεαυτὸν κατακρίνεις, τὰ γὰρ αὐτὰ πράσσεις ὁ κρίνων. 因此,你是无可推诿的,哦,人哪——凡论断人的:因为你在论断他人的那件事上,正定自己的罪;你这论断人的,自己也行同样的事。 要点与注解: Διὸ(因此) :紧扣1:18–32 的结论转入第二段,语气转为对话体( diatribe 修辞)。 ἀναπολόγητος(无可推诿) :与1:20 同一法律用语,表示在法庭上 无可申辩 ;保罗把“外邦的不义”转向“自义的审判者”。 ὦ ἄνθρωπε(哦,人哪) :对假想听众发语,既可涵盖外邦“道德家”,也可涵盖倚靠律法而自义的犹太听众(见2:17 以下)。 πᾶς ὁ κρίνων(凡论断人的) : krinō (判断/定罪)。在犹太智慧与拉比传统中,常警告“ 按己意论断 ”的危险(参米示拿 Avot 1:6, 1:8)。 ἐν ᾧ… κρίνεις… σεαυτὸν κατακρίνεις :形成司法对仗:“你用来判他的准绳,正坐实了你自己的罪”(对照主耶稣“你们怎样量给人,也必怎样量给你们”,路6:38;犹太原则 מִדָּה כְּנֶגֶד מִדָּה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τὰ αὐτὰ πράσσεις(你也行同样的事) :并非说行为模式百分之百同形,而是说 同类的背约与虚伪 (参太23),把“道德优越感”纳入被告席。 2:2 οἴδαμεν δὲ ὅτι τὸ κρίμα τοῦ θεοῦ κατ’ ἀλήθειαν ἐπὶ τοὺς τὰ τοιαῦτα πράσσοντας. 我们却知道,神的审判临到行这类事的人,是 按着真理 的。 要点与注解: οἴδαμεν(我们知道) :保罗与听众的 共同认知 ——回到启示—良知的共识面。 τὸ κρίμα τοῦ θεοῦ(神的判决) :法律术语,与1:32 的 δικαίωμα (公义定规)同属 司法语域 。 κατ’ ἀλήθειαν(按着真理)...

罗马书 1:28–32

  📖 罗马书 1:28–32(直译 + 背景注释) 1:28 Καὶ καθὼς οὐκ ἐδοκίμασαν τὸν θεὸν ἔχειν ἐν ἐπιγνώσει, παρέδωκεν αὐτοὺς ὁ θεὸς εἰς ἀδόκιμον νοῦν, ποιεῖν τὰ μὴ καθήκοντα. 并且,正如他们不以把神留在认识中为合宜,神就任凭他们进入“经不起检验的心思”,去做那些不相称/不合宜的事。 要点: οὐκ ἐδοκίμασαν… ἐν ἐπιγνώσει :他们“考量后判为不合格”,把神排除在“透澈认识”( epignōsis )之外。 παρέδωκεν(任凭/交付) :1:24; 1:26; 1:28 第三次“神任凭”,是司法式的“放手审判”。 ἀδόκιμον νοῦν : dokimos (合格/经炼)之反义—— “不合格的心智” (失去分辨力)。 τὰ μὴ καθήκοντα : kathēkon 在当时伦理学里有“ 适宜/应当 ”之意,指 违反“应当”的行为序列 (对照犹太智慧传统中“愚妄之道”)。 1:29 πεπληρωμένους πάσῃ ἀδικίᾳ, πονηρίᾳ, πλεονεξίᾳ, κακίᾳ· μεστοὺς φθόνου, φόνου, ἔριδος, δόλου, κακοηθείας· ψιθυριστάς, 充满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满是嫉妒、凶杀、纷争、诡诈、恶意;窃语(搬弄是非)的人, 要点: 四连+五连 的“恶行清单”(vice list)是犹太与希腊伦理的常见修辞(可对照箴/德训篇/斐洛)。 **πλεονεξία(贪婪)**在犹太传统中常与“拜偶像”并提(西3:5;出20),因为把受造物置于神之前。 ψιθυριστάς(窃语者) :与拉比传统“ 恶舌/לשון הרע ”呼应,视为 破坏群体的重罪 。 1:30 καταλάλους, θεοστυγεῖς, ὑβριστάς, ὑπερηφάνους, ἀλαζόνας, ἐφευρετὰς κακῶν, γονεῦσιν ἀπειθεῖς, 谗谤者,憎恨神者,侮慢者,骄傲者,自夸者,发明恶事者,不听从父母者, 要点: θεοσ...

罗马书 1:26–27

  📖 罗马书 1:26–27(直译 + 背景注释) 1:26 διὰ τοῦτο παρέδωκεν αὐτοὺς ὁ θεὸς εἰς πάθη ἀτιμίας· αἵ τε γὰρ θήλειαι αὐτῶν μετήλλαξαν τὴν φυσικὴν χρῆσιν εἰς τὴν παρὰ φύσιν. 因此,神任凭他们陷入可耻的情欲;因为他们的“女性”( thēleiai )也将“按自然的用法”交换为“违乎自然的”。 注解要点: διὰ τοῦτο(因此) :承接1:25“把神的真理交换为谎言”的结论;“交换”(μετήλλαξαν)主题延续到性领域。 παρέδωκεν(任凭/交付) :1:24、26、28三次重复,是“审判中放手”的司法用语——神允许人承担选择的后果。 πάθη ἀτιμίας(可耻的情欲) : pathē (激情、欲望)+ atimía (失荣、羞辱)对比1:23的**“神的荣耀(dóxa)”**;离弃荣耀,进入羞辱。 θήλειαι / ἄρσενες :保罗刻意用“ 雌/雄 ”(创1:27 LXX 用 arsen/ thēlu ),而非通常的“女人/男人”( gynaikes/andres ),把论述放回 创世秩序 的层级。 φυσικὴ χρῆσις / παρὰ φύσιν : physis (“本性/自然”)在犹太–斯多亚语境常指 照着创造秩序 ; para physin 常意为“违背秩序/反其道”。 chrēsis (“用法/关系”)是当时常用的性关系委婉语。 → 合起来是: 以性为例,指向对创造秩序的“交换/颠倒” 。 1:27 ὁμοίως τε καὶ οἱ ἄρσενες, ἀφέντες τὴν φυσικὴν χρῆσιν τῆς θηλείας, ἐξεκαύθησαν ἐν τῇ ὀρέξει αὐτῶν εἰς ἀλλήλους, ἄρσενες ἐν ἄρσεσιν τὴν ἀσχημοσύνην κατεργαζόμενοι καὶ τὴν ἀντιμισθίαν ἣν ἔδει τῆς πλάνης αὐτῶν ἐν ἑαυτοῖς ἀπολαμβάνοντες. 同样,雄性的(男人)也放弃与雌性(女人)按自然的...

在 Shema 中遇見耶穌?

  ✨ 在 Shema 中遇見耶穌? — N. T. Wright 如何從哥林多前書 8:6 發現「隱藏的基督論宣告」 📖 引言:耶穌在 Shema 裡? 英國聖經學者 N. T. Wright 曾說,他是在哥林多前書 8:6 中「發現了耶穌藏在 Shema 裡」。 Shema 是猶太人每日誦唸的信仰中心宣告,來自《申命記 6:4》: שְׁמַע יִשְׂרָאֵל יְהוָה אֱלֹהֵינוּ יְהוָה אֶחָד Shema Yisrael, Adonai Eloheinu, Adonai Echad 「聽啊,以色列!耶和華我們的神是獨一的主!」 這段話是猶太單一神信仰的旗幟。但 N. T. Wright 指出: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8:6 中,正是在這句話的語言結構裡,將耶穌納入「神的身份」中。 📜 哥林多前書 8:6:另一種 Shema? ἀλλ᾽ ἡμῖν εἷς θεὸς ὁ πατὴρ ἐξ οὗ τὰ πάντα καὶ ἡμεῖς εἰς αὐτόν, καὶ εἷς κύριος Ἰησοῦς Χριστός , δι᾽ οὗ τὰ πάντα καὶ ἡμεῖς δι᾽ αὐτοῦ. 「但對我們只有一位神,就是父,萬物都本於他,我們也歸於他;也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藉著他而有,我們也是藉著他而有。」 (哥林多前書 8:6) N. T. Wright 指出,保羅在這節經文中 並非創造新語言,而是重寫 Shema——但加入了耶穌。 Shema(申6:4) 哥林多前書 8:6 「耶和華我們的神」(YHWH Eloheinu) 「一位神,就是父」(εἷς θεὸς ὁ πατὴρ) 「耶和華是一」(YHWH echad) 「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εἷς κύριος Ἰησοῦς Χριστός) 保羅沒有違背猶太人的一神信仰,而是——令人震撼地—— 將耶穌放進神的身份中 。這是極高基督論的表達,並不是後期教義發展的結果,而是 早期信仰社群核心的信仰告白 。 🔍 為何這很關鍵? 1. ✅ 這不是違反猶太一神論,而是重新詮釋它 保羅不說“有兩位神”,而是把耶穌 放在「主」(κύριος)的位格上 ——這是猶太人對 YHWH 的稱呼。 也就是說, 耶穌不是另一位神,而是...

羅馬書 1:23–25

  📖 羅馬書 1:23–25(逐節直譯 + 希伯來/希臘語釋義) 1:23 καὶ ἤλλαξαν τὴν δόξαν τοῦ ἀφθάρτου θεοῦ ἐν ὁμοιώματι εἰκόνος φθαρτοῦ ἀνθρώπου καὶ πετεινῶν καὶ τετραπόδων καὶ ἑρπετῶν. 他們把那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交換成了可朽壞的人、飛鳥、走獸和爬蟲的形像樣式。 ✨ 註解: ἤλλαξαν(交換) :核心動詞,意為“替換、調換”,這裡是 人主動用偶像取代神的榮耀 。 δόξα τοῦ ἀφθάρτου θεοῦ(不朽壞神的榮耀) : δόξα :榮耀、尊榮、神的顯現。 ἀφθάρτου :不可朽壞的(對比人與偶像的有限性)。 與出埃及記32章金牛犢的偶像事件形成強烈對照。 ἐν ὁμοιώματι εἰκόνος(以像的樣式) :雙層用詞強調“人為仿造物”,對比創世記中 人是照神形象造的 ,但此處 人反過來造“神”的形象 。 分類:人、飛鳥、走獸、爬蟲 :這正是創世記1章中的受造順序,現在變成偶像崇拜的對象。 1:24 διὸ παρέδωκεν αὐτοὺς ὁ θεὸς ἐν ταῖς ἐπιθυμίαις τῶν καρδιῶν αὐτῶν εἰς ἀκαθαρσίαν τοῦ ἀτιμάζεσθαι τὰ σώματα αὐτῶν ἐν αὐτοῖς· 因此,神任憑他們順著心中私慾,陷於污穢,以致在彼此當中羞辱自己的身體。 ✨ 註解: διὸ(因此) :表示邏輯連結:因人選擇榮耀交換 → 神的審判臨到。 παρέδωκεν(神任憑) :三次重複出現在1:24、26、28,是神“審判中放手”的典型用語,表示神將人交給他們所選的道路。 ἐπιθυμίαις(私慾) :欲望、慾念,希伯來文對應 תַּאֲוָה (ta'avah) 。 ἀκαθαρσία(污穢) :在猶太律法與倫理中,常指與性、敬拜偶像有關的污穢行為。 ἀτιμάζεσθαι τὰ σώματα(羞辱自己的身體) :肉身不是邪惡,但 若人離棄神,就連身體都失去原本的尊嚴與目的 。 这儿罪的主要后果是污秽和羞辱 1:25 οἵτινες με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