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从圣经文本中读出的盟约忠信

 

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从圣经文本中读出的盟约忠信

引言

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常被误解为“旧与新”的断裂,甚至在某些神学传统中出现所谓的“替代神学”(replacement theology),即教会取代了以色列成为神的新选民。但这并非圣经本身的叙述。通过回到希伯来圣经与新约原文,并吸取约拿单·萨克斯(Rabbi Jonathan Sacks)关于《利未记》的评论,我们将看到:神对以色列的盟约从未废弃,而基督教的根也深深植于犹太的信仰之中。


一、耶稣与使徒:犹太传统中的延续者

路加是否是外邦人?

传统上,有些人认为《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是外邦人,但从文本与语境来看,这一假设缺乏坚实基础:

  • 他深谙犹太圣经与圣殿习俗,用希腊文准确引用七十士译本;

  • 他在《使徒行传》中熟悉节期与会堂传统,从未以“我们”和犹太人做区分;

  • 哥林多后书11:22与腓立比书3:5说明保罗的同工多为犹太人。

因此,路加极有可能是犹太人,而非传统所说的“第一个外邦作者”。这也再次强调:新约不是“非犹太传统”的文献,而是犹太背景中的弥赛亚启示

新约所有的作者与主要人物(包括耶稣、彼得、雅各、约翰、保罗)全部都是犹太人,他们的信仰、行为与语言深深扎根于托拉、先知书与圣殿的敬拜系统中。

保罗:从未放弃犹太身份

“我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按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腓立比书3:5)
“我在神面前所事奉的,是我祖宗一样虔诚的信仰。”(提摩太后书1:3)

保罗即使在外邦人中宣教,仍坚持在节期上耶路撒冷敬拜(使徒行传18:21),遵守拿细耳人的誓言(21:23-26),并在各地犹太会堂中首先传道(使徒行传17:1-2)。

保罗并不认为自己“脱离犹太教”成为“基督徒”,而是将耶稣看作弥赛亚,托拉的成全者


二、神未曾弃绝祂的百姓

“我且问:神弃绝了他的百姓吗?绝对不是!因为我也是以色列人……神并没有弃绝他预先所知道的百姓。”(罗马书11:1–2)

在希腊原文中,“μὴ γένοιτο”是强烈的否定,意为“绝不可有这种事!”

保罗用“橄榄树”来比喻外邦信徒被接入属灵以色列,并警告外邦人不要自高:“你不是根,乃是枝子。”(11:18)


三、重新理解“弃绝神学”:Jonathan Sacks 的洞见

在某些神学传统中,出现了所谓的“弃绝神学”或“替代神学”(replacement theology),即认为教会已取代以色列,成为神的新选民。这一观点在教会历史中曾产生深远影响,有时也导致对犹太群体的误解甚至敌视。

然而,这种解释并不符合圣经整体的叙述。

在其对《利未记》的注释中,约拿单·萨克斯有一篇标题为“拒绝被弃绝的神学”(The Rejection of Rejection)。他指出:

“若犹太人是被神弃绝的民族,那其他民族也可被弃绝。但托拉所要建立的,是一个悔改、更新与再建立的结构,而非永久性的否定。”

他提醒我们:

  • 神拣选以色列,并不是因为其完全,

  • 神也未因其失败而抛弃,

  • 因此,我们被呼召以更完整的圣经视角来看待神的计划——不仅包括外邦人的归入,也包括以色列的蒙召与恢复。正如 Jonathan Sacks 所强调的,真正符合圣经的神学,应是一种“修复与更新”的神学,而非割裂与否定。


四、圣经整体的盟约忠信主题

圣经从头至尾彰显神对以色列盟约的忠实。

“虽然他们在仇敌之地,我却不弃绝他们,也不厌恶他们将他们灭尽……我却要因他们的缘故记念我与他们所立的约。”(利未记26:44–45)

“因为我耶和华是不改变的,所以你们雅各之子没有灭亡。”(玛拉基书3:6)

神的忠信不建立在人的表现上,而建立在祂的性格与应许上。

即使以色列悖逆,神仍然以恩慈管教,并预备回归之路。这些经文清楚宣告:神从未废弃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立下的圣约。

1. 以色列虽失败,神仍守约

“我因自己名的缘故,不毁灭他们……我记念与他们列祖所立的约。”(利未记26:44–45)

“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耶利米书31:3)

即使被掳、流散、背约,神仍不断呼唤以色列归回,并应许复兴。

2. 新约的“新约”是更新,不是替代

“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不是废弃前约,而是将律法写在心上。”(耶利米书31:31-33;参见希伯来书8章)

“新”在希腊文“καινὴ”强调的是更新(renewed),不是否定旧有之物,而是内化、深化、属灵化原有的律法。


五、历史的转折与今日的启示

1. 基督信仰何时成为独立群体?

初代信徒并不认为他们与犹太群体分离。使徒行传描绘他们仍常在圣殿中敬拜(徒2:46)、参与节期(徒20:6,16)并在犹太会堂中教导。

公元70年圣殿毁灭后,犹太教内部对信奉耶稣为弥赛亚的犹太人日益紧张。到了公元2世纪,一些外邦教会为与犹太人区隔,逐渐在节期、饮食、割礼等方面设立区分(如忽略逾越节、采纳“主日”代替安息日)。

但历史上始终存在一群**“弥赛亚信仰的犹太人”(Messianic Jews)**,他们坚持自己的民族身份,同时信奉耶稣为弥赛亚,延续到今日。

这提醒我们:基督信仰的源头从未与犹太性割裂,断裂是后期历史与政治逐步造成的。

2. 今日的启示:基督徒如何理解以色列?

  1. 承认自己的信仰根源是犹太的

  2. 尊重犹太教的独特历史与神圣角色

  3. 反对任何形式的“神弃绝犹太人”言论或立场

  4. 将“合而为一”理解为“在差异中共同属于神的家庭”

正如保罗所言:

“他是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使两下藉着十字架归为一体。”(以弗所书2:14–16)


结语

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不是竞争,不是取代,而是故事的展开。一个从应许走向成就,从祭坛走向十字架,从割礼走向心灵的更新。

基督徒若想忠实于圣经,应重新审视替代神学的影响,并以谦卑的心恢复对以色列的尊重与祝福。

正如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

“地上的万族必因你得福。”(创世记12:3)

这祝福依然流动,并将在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合一中,归荣耀与那位守约施慈爱的神。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聖潔與幸福:從聖經與漢字「福」看神所賜的祝福秩序

你要聖潔、公義並彼此相愛

你要愛人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