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被信心触摸的边角:穗子(Tzitzit)的圣经神学与神权象征

  被 信心 触摸 的 边 角: 穗子( Tzitzit) 的 圣经 神学 与 神 权 象征 一、 引言: 神迹 在 衣角 之上? 在《 马太福音》 和《 路加福音》 中, 病人 摸 耶稣“ 衣裳 的 边 角” 就得 了 医治。 这个 边 角 不仅是 布料, 更是 犹太 律法 中 命令 佩 戴 的“ 穗子” tzitzit 。 而 在 旧约 中, 大卫 割下 扫 罗“ 衣角” 的 举动, 也 揭示 了 这个 边 角 背后 的 属 灵 含义。 本文 将 探索 穗子 在 圣经 中的 全貌、 其 代表 的 神 权 与 信心, 并 反 思 其 对 现代 信徒 的 启示。 二、 律法 中的 命令: 穗子 是 神圣 身份 的 标志 📖 民 数 记 15: 37– 40 “…… 为 你们 作 衣服 边 上 的 穗子…… 使 你们 记 念 遵行 我 一切 的 命令……” 📖 申 命 记 22: 12 “ 你要 在 所 披 的 外衣 四 围 作 穗子。” 穗子( צִיצִת tzitzit ) 是 神 亲自 吩咐 以色列人 挂 在 衣服 四角 的 象征 记号, 提醒 他们: 记 念 神 的 命令 行 在 圣洁 中 不 随从 私心 这些“ 衣角”( כָּנָף kanaph ) 不仅 象征“ 边界”, 在 圣经 中 更 同时 代表“ 翅膀”—— 如 神 的 遮盖。 三、 大卫 割下 扫 罗 衣角: 敬畏 与 揭示 的 动作 📖 撒 母 耳 记 上 24: 4– 6 “ 大卫 悄悄地 割下 扫 罗 外袍 的 衣襟 ( כְּנָף)…… 心中 自责…… 说:‘ 我 不可 伸手 害 耶和华 的 受 膏 者。’” 🧵 语言 亮 点: “ 衣襟” 在 希伯来 语 中 是 kanaph , 即“ 角落、 翅膀”, 正是 穗子 所在 之 处 。 有 犹太 传统 认为 扫 罗 当时 穿戴 的 外袍 为 遵守 律法 的 象征( tzitzit) , 是 其 作为 以色列 王、 神所 膏 立 者 的 外在 记号。 🧠 属 灵 含义: 割下 衣角 不是 攻击 扫 罗 的 肉体, 而是 揭示 他的 属 灵 状态 。 扫 罗 虽然 穿戴 象征 神 权 的 外袍, 但 他 并不 顺服 神 ...

八福与诗篇第一篇:通向真福的道路

  八 福 与 诗篇 第 一篇: 通向 真 福 的 道路 —— 从 旧约 智慧 诗篇 到 新约 天国 宣言 的 生命 操练 之 旅 一、 引言: 从 诗篇 的 门口 到 登山 宝 训 的 高 处 圣经 中 第 一篇 诗篇 为 整 卷 诗篇 开 出 一个 大 门口:“ 有福 的 人”( אַשְׁרֵי הָאִישׁ)——“ 那 人 有福”。 同样, 耶稣 在 马太福音 5 章 登山 宝 训 的 开头 也 以“ 有福 了”( μακάριοι) 开 篇, 一连 八次 宣告 谁是 真正 蒙 福 之 人。 这 两段 经文, 分别 作为 旧约 智慧 文学 和 新约 天国 宪章 的 起始, 构成 了 整部 圣经 对于“ 真正 的 福气”( אשרי / μακάριος) 的 深刻 对话。 二、《 诗篇》 第 一篇 的 祝福 路径 诗篇 1: 1– 3 不 从 恶 人的 计谋, 不 站 罪人 的 道路, 不 坐 亵 慢 人的 座位, 惟 喜爱 耶和华 的 律法, 昼夜 思想, 这 人 便 为 有福。 他要 像 一棵 树 栽在 溪水 旁, 按时 结果 子, 叶子 也不 枯干。 凡 他所 做的 尽 都 顺利。 这 是 一种 否定 邪恶— 拥抱 律法— 蒙 福 如 树 的 模式, 强调: “ 有福” 不是 物质 状况, 而是 与 神 的 律法 连结 所 带来 的 生命 祝福 ; 真 福 之 人 远离 罪恶, 与 神 的 话语 相连, 成为 生命 稳定、 结果 丰盛 之 人。 三、《 马太福音》 五 章 八 福 简介 马太福音 5: 3– 10 虚心 的 人 有福 了…… 哀恸 的 人 有福 了…… 温柔 的 人 有福 了…… 饥渴 慕 义 的 人 有福 了…… 怜 恤 人的…… 清心 的 人…… 使 人 和睦 的 人…… 为 义 受 逼迫 的 人 有福 了…… 这些“ 有福” 宣告( μακάριοι) 并非 针对 今世 处境 之 成功, 而是 指出 在 神 面前 蒙 悦 纳 的 属 灵 状态 , 耶稣 在此 重建 了 对“ 福” 的 定义。 四、《 诗篇 1》 与 八 福 的 呼应 与 对照 主题 诗篇 1 八 福 共同 点 有福 之 人 远离 恶 人, 与 神 律法 同行 虚心、 哀恸、 温柔、 清心 等...

希伯来书 1:3:神的荣耀与本体的彰显

  希伯来 书 1: 3: 神 的 荣耀 与 本体 的 彰显 希伯来 书 1: 3( 和合本) 「 他是 神 荣耀 所 发 的 光辉, 是 神 本体 的 真像, 常用 他 权能 的 命令 托住 万 有。 他 洗净 了 人的 罪, 就 坐在 高 天 至 大 者 的 右边。」 一、 原文 逐句 分析 与 释义 1. ὃς ὢν ἀπαύγασμα τῆς δόξης “ 他是 神 荣耀 所 发 的 光辉” ἀπαύγασμα ( apaugasma): 意 为“ 反射 出 的 光辉” 或“ 发射 的 光芒”。 来源 于 ἀπό( from)+ αὐγάζω( to shine) , 强调 源自 但有 实体 之 辉 光。 可能 指“ 反射” 也 可能 指“ 本身 发出”( 如 阳光 非 反射 月光)。 τῆς δόξης( tēs doxēs) : 指 神 的 荣耀、 尊贵、 显现。 🔎 神学 意义 : 耶稣 是 神 荣耀 的 可见 表达, 是 神 的 荣光 透过 祂 显现 在 人间( 参: 约 1: 14; 出 24: 16 的 神 荣 之 云)。 2. καὶ χαρακτὴρ τῆς ὑποστάσεως αὐτοῦ “ 是 神 本体 的 真像” χαρακτὴρ( charaktēr) : 原意 是“ 雕刻 印记”、“ 模印”、“ 形状”。 来自 古代 钱币 印章 术语, 指 硬币 上 的“ 印痕”—— 与原 模 完全 一致。 ὑπόστασις( hypostasis) : 意 为“ 本质”、“ 实质”、“ 存在 本体”。 在 早期 希腊 哲学 中指“ 真实 存在”, 在 拉 比 文学 中也 可 指“ 神 的 本质 存在”。 🔎 神学 意义 : 耶稣 不是 神 的“ 像” 而已, 而是 祂 本体 的 具象 显明。 祂 所 是 的, 正是 神所 是 的 本质 呈现( 参: 西 1: 15,“ 那 不能 看见 之 神 的 像”)。 3. φέρων τε τὰ πάντα τῷ ῥήματι τῆς δυνάμεως αὐτοῦ “ 常用 他 权能 的 命令 托住 万 有” φέρειν( pherō) : 持续 地 托 举、 维持、 携带( 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