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希伯来圣经”的博文

敬畏耶和华

  敬畏耶和华的真义:从希伯来经文看勤勉、正直、谦卑与忍耐的重要性 “敬畏耶和华”( yirat YHWH )是希伯来圣经(塔纳赫)的核心主题,贯穿智慧文学、律法书与诗歌,指引以色列子民与神的关系。作为一名希伯来学者,本文将通过分析《箴言》19章、《申命记》2:25、10:12–13、30:15–16、《诗篇》2:11及《出埃及记》等经文,结合希伯来语词研究,阐明“敬畏耶和华”的意义,并探讨其如何体现勤勉、正直、谦卑与忍耐的美德。文章最后以灵感框架“IOU”( I - 我靠近你, O - 开启我眼见你奇妙, U - 使我心专一敬畏你名,亲近而非惊惶)总结,激励读者活出敬畏神的生活。 “敬畏耶和华”的希伯来语义 希伯来语“敬畏”( yirah , יִרְאָה)源自词根ירא ( yara’ ),意为“畏惧”“敬重”或“惊叹”。在《塔纳赫》中, yirat YHWH 不仅指对神威严的畏惧,还包含对祂圣洁、权能与恩典的敬仰,促使顺服与亲密的关系。它是智慧的开端(《箴言》9:10)、生命的根基(《箴言》19:23),也是盟约生活的核心。以下通过关键经文分析其含义。 1. 《箴言》19:23 希伯来原文 :יִרְאַת יְהוָה לְחַיִּים וְשָׂבֵעַ יָלִין בַּל־יִפָּקֵד רָע 翻译 :“敬畏耶和华使人得生命,满足安卧,不被恶事侵扰。”(参考NIV) 词语分析 : Yirat YHWH (敬畏耶和华):此处强调敬畏神带来生命( chayyim ,חַיִּים),指丰盛、完整的存在,而非仅存活。 Sabea (שָׂבֵעַ,满足):源自词根שׂבע,意为“饱足”或“充实”,暗示敬畏神带来身心灵的安宁。 Bal-yippaged ra (בַּל־יִפָּקֵד רָע,不被恶事侵扰): Paga (פָּקַד)意为“遭遇”或“被审判”,否定形式表明敬畏神是保护屏障。 洞见 :敬畏耶和华不仅是畏惧神的审判,更是信靠祂的供应与保护。这种敬畏激励 勤勉 (持续追求神的旨意)和 正直 (远离恶事,持守道德),带来平安的生命。 2. 《申命记》2:25 希伯来原文 :הַיּוֹם הַזֶּה אָחֵל תֵּת פַּחְדְּךָ וְיִרְאָתְךָ עַל־פְּנֵי הָעַמִּים 翻译 :“...

拿细耳人誓愿

  分别为圣的人生:拿细耳人誓愿的意义与今日的呼召 一、引言:从普通到分别为圣 在《民数记》第六章中,我们遇到一个令人深思的制度—— 拿细耳人誓愿 (נֶדֶר נָזִיר)。这是一种自愿的分别为圣,以过一段不剃发、不饮酒、不触死尸的生活,献身于神。拿细耳人的呼召是把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变成敬拜,将自己奉献为“与神亲近”的活记号。 本文将从《利未记》《民数记》及《士师记》中参孙的例子出发,考察拿细耳誓愿的希伯来背景与属灵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使徒保罗是否也履行过类似誓愿,以及这一传统如何启发我们今日的信仰生活。 二、希伯来文本中的拿细耳誓愿 "拿细耳"(נָזִיר, nazir )一词源自希伯来语词根 נ־ז־ר ,意为“分别”或“禁戒”。在《民数记》6章的描述中,拿细耳人有三项基本禁令: 不饮葡萄制品 (包括酒、醋、葡萄干)——象征远离欢乐和属世享乐,以警醒与节制为记号。 不剃头发 ——头发成为圣约的外在标志,象征持续的献身。 不可触摸死尸 ——即使是至亲,也要与死亡分离,强调生命的神圣性。 此外,有两个极其重要的原则: 拿细耳誓愿是自愿的 :这不是律法的强制命令,而是 给那些甘心乐意的人开放的一段时间的分别为圣之旅 。它不是义务,而是愿意献上的奉献。 给予非利未人圣职经验的机会 :拿细耳制度提供了一个 让非利未支派的普通以色列人,体验祭司般圣洁生活的方式 。这显示出“圣洁的国度”不仅属于祭司家族,而是对所有神子民的开放邀请。 这三项条例使拿细耳人短期内活出类似祭司的生活,显示出“全民皆祭司”呼召的预表。 三、《利未记》的背景与“圣洁”观 《利未记》反复强调“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是圣洁的。”(利11:44)拿细耳人制度正是这种圣洁伦理在平民生活中的延伸。 在祭司专属圣职之外,拿细耳人提供了另一条通向“圣别”之路。这种制度表明: 属灵的亲近不只属于祭司 ,而是任何愿意分别为圣的人皆可进入。 圣洁不是逃离世界,而是在日常中与神同行。 四、《士师记》中的参孙:终生拿细耳人的张力 参孙是唯一圣经中被母腹就被指派为拿细耳人的人物(士13:5),其母亲也要在怀孕期间遵守拿细耳条例。 然而,参孙的生平充满张力: 他喝酒、触死尸,与异教女子结交,似乎屡次违背誓愿。 但他也受神的灵感动,行大能的事,成为拯救以色列的器皿。 这显示: 神的拣选与人的软弱并存 , 圣...